陰式全宮切除術 | |||||||||||||||||||||||||||||||||||||||||||||||||
http://www.37c。com。cn 2004-4-1 10:11:00 | |||||||||||||||||||||||||||||||||||||||||||||||||
查看 [大字體 中字體 小字體] | |||||||||||||||||||||||||||||||||||||||||||||||||
( 關鍵詞:子宮脫垂者;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良性腫瘤;.子宮內(nèi)膜增殖癥 ) | |||||||||||||||||||||||||||||||||||||||||||||||||
陰式全宮切除術 陰式全宮切除術(vaginal hysterectomy)
[適應證] 以下情況無盆腔粘連者: 1.子宮脫垂者。 2.功能性子宮出血。 3.子宮良性腫瘤。 4.子宮內(nèi)膜增殖癥。 [麻醉方法] 1.持續(xù)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 2.氣管內(nèi)插管全身麻醉。 [術前準備] 與陰道前、后壁修復術同。 [手術步驟] 1.位體與消毒 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外陰、陰道、下腹下部和大腿的上1/3。 2.暴露術野 縫線固定小陰唇于外陰皮膚上(圖1)。用宮頸鉗鉗夾子宮頸作牽拉用(圖2)。 3.宮頸前唇粘膜切口 將金屬導尿管插入膀胱內(nèi),辨認膀胱后壁在子宮頸前唇的附著點,在此附著點下0.5cm橫弧青工切開宮頸粘膜(圖3)。切口位置可影響以后手術的進行。如切口太靠近宮頸,則難以找到陰道間隙。如切口過高,容易傷到膀胱底部(圖4)。 4.分離膀胱 提起陰道切口緣,用金屬導尿管將膀胱壁挑起,看清膀胱下界,剪開膀胱后壁附著于宮頸前壁的疏松組織(圖5)。找到膀胱與宮頸的間隙,自宮頸中線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圖6)。用陰道拉鉤向上拉開膀胱,可見兩側(cè)膀胱宮頸韌帶,貼近宮頸將其剪斷分離(圖7)。繼續(xù)向上游離達膀胱反折腹膜。分離到腹膜時可感到組織疏松,手指觸摸有薄膜滑動感。 5.m.f1411.cn/Article/剪開膀胱子宮反折腹膜 將膀胱向上方拉開,暴露反折腹膜皺襞,將其剪開并向兩側(cè)延長(圖8)。在腹膜切緣中點縫一針絲線作牽拉標記(圖9)。 6.宮頸后唇粘膜切口 沿宮頸前唇切口兩側(cè)向后延長宮頸粘膜切口,環(huán)行切開整個宮頸粘膜(圖10)。緊貼宮頸后壁向上分離宮頸、陰道粘膜,直至子宮直腸反折腹膜(圖11、圖12)。 7.切開子宮直腸窩腹膜 剪開子宮直腸窩反折腹膜,并向兩側(cè)延伸(圖13)。于腹膜切除中點處縫線一針,作牽拉標志(圖14)。 8.暴露子宮主韌帶和子宮骶韌帶 于宮頸旁兩側(cè)和后方暴露主韌帶和宮骶韌帶(圖15)。 9.處理子宮骶韌帶 將宮頸向一側(cè)上方牽拉,暴露對側(cè)宮骶韌帶,靠近宮頸鉗夾、切斷、縫扎,保留縫線備用(圖16)。 10.處理子宮主韌帶和子宮血管 將宮頸向?qū)?cè)下方牽拉暴露一側(cè)宮頸主韌帶。緊貼宮頸自下而上,分次鉗夾、切斷、縫扎主韌帶(圖17)和子宮血管,并保留縫線。深達子宮峽部水平(圖18)。 11.處理圓韌帶 將子宮向下牽拉,暴露圓韌帶。距子宮1~2cm鉗夾、切斷圓韌帶,縫扎后保留縫線(圖19)。 12.處理子宮附件 將子宮體向下牽拉,暴露一側(cè)闊韌帶、輸卵管和卵巢固有韌帶。分次鉗夾、切斷、縫扎(圖20)。同法處理另側(cè)后可取出子宮。 13.檢查卵巢 摘除子宮后,檢查各結(jié)扎殘端及雙側(cè)卵巢大小、質(zhì)地(圖21)。 14.包埋縫合兩側(cè)殘端組織 將兩側(cè)的陰道粘膜與同側(cè)盆腔腹膜緣縫合,使各殘端包埋在內(nèi)(圖22、圖23)。 15.縫合盆腹膜及陰道粘膜 從一側(cè)開始穿過陰道前壁粘膜、盆腹膜前后緣及陰道后壁作連續(xù)或間斷縫合,關閉盆腔及陰道(圖24a、b)。陰道內(nèi)置消毒紗條。 [術后處理] 1.停留尿管72小時。 2.注意保持軟便。 [常見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 1.出血 術中出血多因鉗夾或結(jié)扎線滑脫所致。遇此情況時,應直視下找出出血血管將其結(jié)扎,不要盲目鉗夾,以免傷及深層組織中的輸尿管、尿道及膀胱。殘留附件血管的出血,止血極為困難,應充分暴露術野找到出血血管結(jié)扎之。如無法止血則需行剖腹止血。術后出血有腹膜內(nèi)m.f1411.cn/pharm/或腹膜后的出血,應行陰道檢查及時處理。 2.感染 此類手術為相對無菌手術,術野殘端和泌尿道感染較為常見,感染者常伴有尿潴留。也有個別發(fā)生嚴重的輸卵管、卵巢膿腫。術后應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 3.損傷 損傷多為解剖層次不清所致,常見傷及膀胱、直腸,少有傷及輸尿管、尿道及小腸等。一旦發(fā)生器官損傷,應及時進行修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