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心理咨詢師二級備考重點:依賴型人格障礙
醫(yī).學.全在.線.搜集.整理 m.f1411.cn
一、表現(xiàn)特征
依賴型人格障礙是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人格障礙。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中將依賴型人格的特征定義為:
1.在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之前,對日常事物不能作出決策。
2.無助感,讓別人為自己作大多數(shù)的重要決定,如在何處生活,該選擇什么職業(yè)等。
3.被遺棄感。明知他人錯了,也隨聲附和,因為害怕被別人遺棄。
4.無獨立性,很難單獨展開計劃或做事。
5.過度容忍,為討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或竭盡全力以逃避孤獨。
7.當親密的關(guān)系中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
8.經(jīng)常被遭人遺棄的念頭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贊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
只要滿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項,即可診斷為依賴型人格。
醫(yī).學.全在.線.搜集.整理 m.f1411.cn
依賴型人格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感情無關(guān)。依賴型人格的人寧愿放棄自己的個人趣味、人生觀,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依賴型人格的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由于處處委屈求全,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會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這種壓抑感阻止著他為自己干點什么或有什么個人愛好。
心理學家霍妮在分析依賴型人格時,指出這種類型的人有幾個特點:
(1)深感自己軟弱無助,有一種“我知砂小可憐”的感覺。 當要自己拿主意時,便感到一籌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灣的小船,又像失去了教母的友姑娘。
(2)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比自己優(yōu)秀,比自已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無意識地傾向于以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依賴型人格源于人類發(fā)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yǎng)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總伯失去了這個保護神。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chǎn)生對父母或權(quán)威的依賴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總是依靠他人來作決定,終身不能負擔起選擇采納各項任務(wù)、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極具代表性。有一對夫婦晚年得子,十分高興,把兒子視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飛,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讓他干,兒子長大以后連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婦要出遠門,伯兒子餓死,于是想了一個辦法,烙了一張大餅,套在兒子的頸上,告訴他想吃時就咬一口。等他們回到家里時,兒子已經(jīng)餓死了。原來他只知道吃頸前面的餅,不知道把后面的餅轉(zhuǎn)過來吃。這個故事譏諷得未免有些刻薄,但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的現(xiàn)象也不能說沒有,特別是如今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視之為寶貝,孩子的日常生活嚴重依賴親人,造成長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極差。某報曾載有個學生考取了出國留學生,但該生一想到出國后沒人給他洗衣,沒人照顧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懼,最后只好放棄出國機會的事。據(jù)天津市少工委對1500名中小學生的調(diào)查,其中51.9%的學生長期由家長整理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具;有74.4%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只有13.4%的學生偶爾做些簡單家務(wù),情況實在令人堪憂。從以上分析可知,目前獨生子女教育如果不抓緊抓好,有些孩子很可能會形成 依賴型人格,從小的方面講影響了個人的前途,從大的方面講則是影響一代人的發(fā)展乃至整個國家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