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jí)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huì)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穴法下
    

醫(yī)學(xué)綱目:穴法下

□〔《銅人》〕神庭一穴,在鼻直上,入發(fā)際五分,足太陽督脈之會(huì)。禁不可針,針即發(fā)狂,宜灸七壯至三七壯。上星一穴,在額顱上鼻直中,入發(fā)際一寸陷中容豆是穴,督脈氣所發(fā)。刺入二分,留十呼,灸三壯至五壯止,不宜多灸。囟會(huì)一穴,在上星上一寸陷者中,是穴督脈氣所發(fā)…

〔《銅人》〕神庭一穴,在鼻直上,入發(fā)際五分,足太陽督脈之會(huì)。禁不可針,針即發(fā)狂,宜灸七壯至三七壯。

上星一穴,在額顱上鼻直中,入發(fā)際一寸陷中容豆是穴,督脈氣所發(fā)。刺入二分,留十呼,灸三壯至五壯止,不宜多灸。

囟會(huì)一穴,在上星上一寸陷者中,是穴督脈氣所發(fā)。刺入三分,灸二七壯,七七壯止,針入二分,留三呼,得氣即瀉。

前頂一穴,在囟會(huì)上一寸五分骨陷中,是穴督脈氣所發(fā),刺入一分,可灸三壯至七七壯,針入三分,留七呼,瀉五吸。

百會(huì)一穴,一名三陽五會(huì),在前頂后一寸五分所中央旋毛中,可容豆,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huì)。刺入二分,灸七壯。

后頂一穴,在百會(huì)后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脈氣所發(fā)。可灸五壯,針入四分。

強(qiáng)間一穴,在后頂后一寸五分,督脈氣所發(fā)?删奈鍓,針入三分。

腦戶一穴,在枕骨上強(qiáng)間后一寸五分,足太陽督脈之會(huì)。禁不可針,灸七壯。

風(fēng)府一穴,在項(xiàng)后發(fā)際上一寸大筋內(nèi)宛宛中,人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足太陽督脈陽維之會(huì)。禁不可灸,灸之令人喑,針入三分。

喑門一穴,在項(xiàng)后入發(fā)際五分宛宛中,督脈陽維之會(huì),入系舌本,仰頭取之。不可灸,針入八分。

上正頭部中行前發(fā)際至后發(fā)際十穴,通長一尺一寸,取頭部同身寸法,見后雜法條。

曲差二穴,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發(fā)際,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二分,灸三壯。

五處二穴,在上星旁一寸五分,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承光二穴,在五處后二寸,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不可灸。

通天二穴,在承光后一寸五分,足太陽脈也。針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絡(luò)卻二穴,在通天后一寸五分,足太m.f1411.cn/wsj/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三壯。

玉枕二穴,在絡(luò)卻后七分半,夾腦戶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發(fā)際三寸,足太陽脈氣所發(fā)?删娜龎,針入三分。

天柱二穴,在挾項(xiàng)后發(fā)際大筋外廉陷中,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二分,得氣即瀉。

上正頭部第二行一十四穴。

臨泣二穴,在目上 入發(fā)際五分陷中,足太陽少陽陽維之會(huì)。針入三分,留七呼。

目窗二穴,在臨泣后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huì)。針入三分,灸五壯。

正營二穴,在目窗后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huì)。針入三分,灸五壯。

承靈二穴,在正營后一寸五分,足少陽陽維之會(huì)?删娜龎。

腦空二穴,在承靈后一寸五分,夾玉枕旁枕骨下陷中,足少陽陽維之會(huì)。針入五分,灸三壯。

風(fēng)池二穴,在腦空后發(fā)際陷中,足少陽陽維之會(huì)。針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七壯。

上正頭部第三行十二穴。

頷厭二穴,在曲周下腦空上廉,手足少陽陽明之交會(huì)。針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懸顱二穴,在曲周上腦空中,足少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懸厘二穴,在曲周上腦空下廉,手足少陽陽明之交會(huì)。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曲鬢二穴,在耳上發(fā)際曲隅陷中,鼓頷有空處,足太陽少陽之會(huì)。針入三分,灸七壯。

右側(cè)頭部在耳前者八穴。頷厭在腦空上廉,懸顱在腦空中廉,懸厘在腦空下廉,皆直頭角上至耳前,定其三穴。曲鬢又在懸厘之后。

率谷二穴,在耳上入發(fā)際一寸五分,足太陽少陽之會(huì)?删娜龎,針入三分。

天沖二穴,在耳上如前三分。(氣府注云∶足太陽少陽之會(huì)∶)可灸七壯,針入三分。

角孫二穴,在耳郭中間上,開口有空。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右側(cè)頭部,在耳上者六穴。率谷最上,天沖次之,角孫最下。

竅陰二穴,在完骨上,枕骨下,搖動(dòng)有空,足太陽少陽之會(huì)。針入三分,可灸七壯。

浮白二穴,在耳后,入發(fā)際一寸,足太陽少陽之會(huì)。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完骨二穴,在耳后入發(fā)際四分,足太陽少陽之會(huì)。針入五分,可灸七壯。

顱息二穴,在耳后青絡(luò)脈中,足少陽脈氣所發(fā)。不宜針,可灸七壯。

脈二穴,在耳本后雞足青絡(luò)脈,刺出血如豆汁?删娜龎,針入一分。

翳風(fēng)二穴,在耳后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手足少陽之會(huì)。針入七分,灸七壯。

右側(cè)頭部在耳后者十二穴。翳風(fēng)帖耳, 脈次之,顱息又次之,完骨又次之,浮白最后,竅陰又居浮白之上也。

素 一穴,在鼻柱上端準(zhǔn)頭,督脈氣所發(fā),宜禁針灸。

水溝一穴,在鼻柱下人中,近鼻孔陷中,手足陽明之會(huì)。針入四分,留五呼,灸三壯至七壯。

兌端一穴,在唇上端,手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齦交一穴,在唇內(nèi)齒上斷縫中,任督足陽明之會(huì)。針入三分,灸三壯。

右面部中行,從鼻端下至唇內(nèi)四穴。(督脈也。)

承漿一穴,在頤前下唇下宛宛陷中,太陽脈胃脈督脈任脈之會(huì)。針入三分,灸七壯至七七壯。

廉泉一穴,在頷下結(jié)喉下四寸中央,乃陰維腎脈之會(huì)?删娜龎眩樔。

右面部中行,從唇至結(jié)喉上二穴。(任脈也。)

攢竹二穴,在兩眉頭少陷中,足太陽脈氣所發(fā)。不宜灸,針入一分,宜以細(xì)三棱針刺之,宣泄熱氣。

睛明二穴,在目內(nèi) 頭外一分,手足太陽少陽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huì)。針入一分,留三呼,不可灸。

右面部第二行,直目內(nèi) 上至眉尖四穴。(足太陽也。)

迎香二穴,在禾 上一寸,鼻下孔旁五分,手足陽明之會(huì)。針入三分,不宜灸。

禾 二穴,在鼻下俠溪水溝旁五分,手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三壯。

右面部第二行,直目內(nèi) 俠鼻而下四穴。(手陽明。)

陽白二穴,在眉上一寸,直目瞳子,手足陽明少陽陽維五脈之會(huì),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右面部第三行,直目瞳子上至眉上二穴。(足少陽。)

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蹺脈任脈足陽明之會(huì)?删亩䦃,不可針。

四白二穴,在目下二寸,足陽明脈氣所發(fā)?删钠邏,針入三分。

巨 二穴,在俠鼻孔旁八分,直目瞳子,蹺脈足陽明之會(huì)。針入三分,可灸七壯。

地倉二穴,在俠口吻旁四分,如近下有脈微動(dòng)者是,蹺脈手足陽明之會(huì)。針入三分,可灸二七壯。

大迎二穴,在曲頷前一寸三分,骨陷中動(dòng)脈是,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右面第三行,直目瞳子下至大迎骨空十穴。(足陽明。)

本神二穴,在曲差旁一寸五分,直耳上入發(fā)際,足少陽陽維之會(huì)。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絲竹空二穴,在眉后陷中,足少陽脈氣所發(fā)。不可灸,針入三分,留三呼。

右面第四行,直目銳 上發(fā)際四穴。(手足少陽。)

瞳子 二穴,在目外去 五分,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huì)?删娜龎眩樔肴,或云禁灸。

顴 二穴,面鳩骨下廉銳骨端陷中,手少陽太陽之會(huì)。針入三分。

右面第四行,直目銳 后下顴骨下廉四穴。(手足少陽手太陽。)

頭維二穴,在額角,入發(fā)際,本神旁一寸五分,足少陽陽明脈之會(huì)。針入二分,禁灸。

禾 二穴,在耳銳發(fā)下橫動(dòng)脈,手少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七分,可灸三壯。

客主人二穴,在耳前起骨上廉,開口有空動(dòng)脈宛宛中,足陽明少陽之會(huì)?删钠邏。若針必側(cè)臥,張口取之。禁針深。上關(guān)若刺深,令人欠而不得KT ;下關(guān)若久留針,即KT 而不得欠,牙關(guān)急。

耳門二穴,在耳前起肉當(dāng)耳缺者。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聽會(huì)二穴,在耳前陷中,上關(guān)下一寸動(dòng)脈宛宛中,張口得之,手少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七分,留三呼,可灸五壯至二七壯止。

下關(guān)二穴,在客主人下耳前動(dòng)脈下廉,合口有空,開口即閉,閉口有穴,足陽明少陽之會(huì)。針入四分,不可灸。

右側(cè)面部在耳前十二穴,頭維居上,禾 、客主人次之,耳門又次之,聽會(huì)又次之,下關(guān)居下。

聽宮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陽手太陽三脈之會(huì)。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右側(cè)面部在耳中二穴。

頰車二穴,在耳下曲頰端近前陷中,足陽明脈氣所發(fā),側(cè)臥開口取之。針入四分,灸七壯至七七壯止。

右側(cè)面部在耳下者二穴。

天突一穴,在頸結(jié)喉下四寸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huì)。針五分,留三呼,得氣即瀉,灸三壯。

右頸項(xiàng)中一穴。

人迎二穴,在頸大脈動(dòng)應(yīng)手挾結(jié)喉兩旁一寸五分,仰而取之,以候五臟氣,足陽明脈氣所發(fā)。不可灸,針入四分,針過深則殺人。

水突二穴,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氣舍二穴,在頸直人迎下天突陷中,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右頸項(xiàng)第二行六穴。

扶突二穴,在人迎后一寸五分,手陽明脈氣所發(fā)。可灸三壯,針入三分!夺樈(jīng)》云∶在氣舍后一寸五分。

天鼎二穴,在頸缺盆氣舍后一寸半,直扶突曲頰下,手陽明脈氣所發(fā),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右頸項(xiàng)第三行四穴。

天窗二穴,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挾扶突后動(dòng)脈應(yīng)手陷中,手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可灸三壯右頸項(xiàng)第四行二穴。

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頰后,手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一寸,可灸三壯。

右頸項(xiàng)第五行二穴。

天牖二穴,在頸筋間,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發(fā)際上,手少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一寸,留七呼,不宜補(bǔ),亦不宜灸。

右頸項(xiàng)第六行二穴。

天柱二穴。(見正頭部第二行。)

右頸項(xiàng)第七行二穴。

風(fēng)府一穴。(見正頭部中行。)

右項(xiàng)中央一穴。

會(huì)二穴,在肩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手少陽陽維之會(huì)。針入七分,留三呼,灸七壯。

肩 二穴,在肩端凸骨間陷宛宛中,舉臂取之,手陽明蹺脈之會(huì)。針入六分,留六呼,可灸七壯至二七壯。

若灸偏風(fēng),七七壯,不宜多灸,恐手臂細(xì)。若風(fēng)病筋骨無力,久不瘥者,當(dāng)灸不畏細(xì)也。

缺盆二穴,一名天蓋,在肩上橫骨陷中。針入三分,不宜太深,使人逆息,可灸三壯。

右肩前廉六穴, 會(huì)極外,肩 次之,缺盆極里。

肩 二穴,在肩端 上陷中,針舉臂取之。針七分,可灸三壯。

巨骨二穴,在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陷中,手陽明陽蹺之會(huì)。針入一寸半,可灸三壯。

肩井二穴,在肩上陷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當(dāng)中指下陷中,手足少陽陽維之會(huì)。針入五分,灸七壯。

秉風(fēng)二穴,在肩上小 骨后,舉臂有空處,手太陽陽明手足少陽之會(huì)。針入五分,可灸五壯。

天 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中央,手少陽陽維之會(huì)。針入八分,可灸三壯。

右肩上廉自肩 至此十穴。肩 極外,巨骨次之,肩井又次之,秉風(fēng)又次之,天 極在里。

俞二穴,在肩 后大骨下髀上廉陷中,手足太陽陽維陽蹺之會(huì),舉臂取之。針入八分,可灸三壯。

肩貞二穴,在肩曲胛上兩骨解間,肩 后陷中。針入八分,可灸三壯。

天宗二穴,在秉風(fēng)后大骨下陷中,手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留六呼,可灸五壯。

曲垣二穴,在肩中央曲髀陷中,按之應(yīng)手痛。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肩外 ,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針入六分,可灸三壯。

肩中 ,在肩胛內(nèi)廉,去脊二寸陷中。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右肩后廉十二穴, 、肩貞極外,天宗、曲垣次之,外 、中 極里。

淵腋二穴,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取之。刺入三分,不宜灸,灸之不幸,令人生腫蝕馬瘍。內(nèi)潰者死,寒熱者生,馬瘍可治。

大包二穴,在淵腋下三寸,脾之大絡(luò)布胸脅中,出九肋間。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輒筋二穴,在腋下三寸,復(fù)前行一寸,著脅,足少陽脈氣所發(fā)。針入六分,可灸三壯。

天池二穴,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著脅直腋撅肋間,手厥陰足少陽脈之會(huì)。針入三分,灸三壯。

右側(cè)腋八穴。

大椎一穴,在項(xiàng)后第一椎下陷中,手足三陽督脈之會(huì)。針入五分,留三呼,瀉五吸。若灸以年為壯。

陶道一穴,在大椎節(jié)下間,俯而取之,督脈足太陽之會(huì)。可灸五壯,針入五分。

身柱一穴,在第三椎節(jié)骨下,俯而取之,督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灸七壯。

神道一穴,在第五椎節(jié)下間,俯而取之,督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留五呼,可灸三壯。

靈臺(tái)一穴,在第六椎節(jié)下間,俯而取之,督脈氣所發(fā)。療病法出《素問》。

至陽一穴,在第七椎節(jié)下間,俯而取之,督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筋縮一穴,在第九椎節(jié)下間,俯而取之,督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脊中一穴,一名神宗,在第十一椎下間,俯而取之,督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不可灸。

懸樞一穴,在第十三椎節(jié)下間,伏而取之。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命門一穴,在第十四椎節(jié)下間,伏而取之。針入五分,灸三壯。

右背部中行,自項(xiàng)中央直脊至命門穴,與臍相對(duì)十穴。命門與臍相對(duì),若取可正身立,用一杖自地量至臍,截?cái),卻移向后量脊,杖頭截處是穴也。

陽關(guān)一穴,在第十六椎節(jié)下間,坐而取之。針入五分,灸三壯。

腰 一穴,在二十一椎節(jié)下間宛宛中,以挺伏地舒身,兩手相重支額,縱四體開,然后巧取,乃得其穴,督脈氣所發(fā)。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可七壯至七七壯。

長強(qiáng)一穴,一名氣之陰 ,督脈別絡(luò),在脊 端,足少陰少陽所結(jié)。針入三分,抽針以大痛為度。

其穴伏地而取之,乃得?扇站娜畨阎炼賶阎埂

右背部中行,自命門穴直脊下至尾閭骨端三穴。

大杼二穴,在項(xiàng)后第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陷中,手足太陽之會(huì)。針入五分,可灸七壯。

風(fēng)門二穴,在第二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督脈足太陽之會(huì)。針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壯。

肺 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留七呼,灸百壯。

厥陰 二穴,在第四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針入三分,灸七壯。

心 二穴,在第五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針入三分,留七呼,禁灸。

膈 二穴,在第七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針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肝 二穴,在第九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針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膽 二穴,在第十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針入三分,灸三壯。

脾 二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針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胃 二穴,在第十二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針入三分,留七呼,灸隨年壯。

三焦 二穴,在第十三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針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壯。

腎 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與臍平。針入三分,留七呼,灸隨年壯。

大腸 二穴,在十六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針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小腸 二穴,在十八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針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膀胱 二穴,在十九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中膂內(nèi) 二穴,在二十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俠脊起肉間。針入三分,留十呼,灸三壯。

白環(huán) 二穴,在二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如腰 法同,挺杖伏地端身,兩手指重支額,縱息,令皮膚俱緩,乃取其穴。針入五分,得氣即先瀉,如瀉多補(bǔ)之,不宜灸。

右背第二行,去中行各一寸五分,俠脊直下三十四穴。

上 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下夾脊陷中,足太陽少陽之絡(luò)。針入三分,可灸七壯。

次 二穴,在第二空夾脊陷中。針入三分,可灸七壯。(《甲乙》云∶針入三分,留七呼,灸五壯。)

中 二穴,在第三空夾脊陷中,足厥陰少陽所結(jié)之會(huì)。針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壯。(《甲乙》云∶

針入二寸,留十呼。)

下 二穴,在第四空夾脊陷中,足太陰厥陰少陽所結(jié)之會(huì)。針入二分,留十呼,灸三壯。

會(huì)陽二穴,在陰尾尻骨間兩旁,督脈所發(fā)。針入八分,可灸五壯。

右背第二行,自 髁骨夾脊斜下四骨空八穴,《內(nèi)經(jīng)》謂之八 穴是也。陰尾骨兩旁二穴。

附分二穴,在第二椎下附項(xiàng)內(nèi)廉兩旁,相去各三寸,手足太陽也,令正坐取之。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魄戶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宜久留針,可灸七壯至百壯。

膏肓 二穴,在第四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又法,令人正坐豎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動(dòng)搖,從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頭,其間當(dāng)在四肋之間,灸中間。從胛骨之里,去胛骨容側(cè)指許,舉KT 去來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于肩中。灸兩胛中一處至百壯,多至三百壯。當(dāng)覺下KTKT 然,如水流之狀,亦當(dāng)有所下。若得痰疾,則無所不下也。如病患已困,不能正坐,當(dāng)令側(cè)臥,俯上臂令前,取穴灸之。又以右手從肩上住指頭所不及者,是穴也,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正坐,當(dāng)伸兩臂,令人俯兩胛骨使相離。不爾,即胛骨覆其穴,灸之無驗(yàn)。此穴無病不治。

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二穴,在肩膊內(nèi)廉第六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fā),以手重接之,病者言 是穴。針入六分,留三呼,可灸一十一壯。

膈關(guān)二穴,在第七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二分,可灸五壯。

魂門二穴,在第九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可灸五壯。

陽綱二穴,在第十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可灸五壯。

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灸五十壯至百壯。

胃?jìng)}二穴,在第十二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可灸五七壯。

肓門二穴,在第十三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叉肋間,經(jīng)云與鳩尾相直,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可灸三十壯。

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相去各三寸陷中,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胞肓二穴,在第十九椎下兩旁,相去各二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可灸五七壯。

秩邊二穴,在第二十椎下兩旁,相去各五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右背第三行二十八穴。

天突一穴,在結(jié)喉下一寸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huì)。針入五分,留三呼。針宜橫下,不得低。可灸五壯。

璇璣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頭取之,任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華蓋一穴,在璇璣下一寸陷中,仰頭取之,任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紫宮一穴,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之,任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半。

玉堂一穴,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三壯。

膻中一穴,在玉堂下一寸六分,橫直兩乳間陷中,仰臥取之,任脈氣所發(fā)。禁穴不可針。

右膺輸部中行,自缺盆中間下至兩乳中間六穴。

中庭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右膺輸部中行,自兩乳中間下至鳩尾歧骨間一穴。

腑二穴,在巨骨下,去璇璣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中二穴,在 腑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fā)。針入四分,灸五壯。

神藏二穴,在 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靈墟二穴,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神封二穴,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步廊二穴,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右膺輸?shù)诙惺ā?/p>

氣戶二穴,在巨骨下 府兩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庫房二穴,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屋翳二穴,在庫房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膺窗二穴,在屋翳下一寸六分,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乳中二穴,當(dāng)乳足陽明脈氣所發(fā)。禁不可灸,灸則生蝕瘡。瘡中有汁膿血可治,瘡中有 肉,若蝕瘡者死。宜淺刺二分。

乳根二穴,當(dāng)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右膺輸?shù)谌惺ā?/p>

云門二穴,在巨骨下俠氣戶旁各二寸陷中,動(dòng)脈應(yīng)手,手太陰脈氣所發(fā)。針入二分,若刺深,令人氣逆,可灸五壯。

中府二穴,乃肺之募,在云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動(dòng)脈應(yīng)手,足太陰之會(huì)。針入三分,留五呼,可灸五壯。

右膺輸?shù)谒男,貼巨骨下一寸四穴。中府二穴,手足太陰會(huì)也;云門二穴,手太陰也。

周榮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陰脈氣所發(fā)。針入四分,灸五壯。

胸鄉(xiāng)二穴,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陰脈氣所發(fā)。針入四分。

天溪二穴,在胸鄉(xiāng)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陰脈氣所發(fā)。針入四分,灸五壯。

食竇二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舉臂取之,足太陰脈氣所發(fā)。針入四分,灸五壯。

右膺輸?shù)谒男,自巨骨下一寸下至腹八穴,皆足太陰也?/p>

鳩尾一穴,在前臆蔽骨下五分。此穴大難針,須大好手方可下針,針入三分,留三呼,瀉五吸,禁灸。

巨闕一穴,心之募也,在鳩尾下一寸,任脈氣所發(fā)。針入六分,留七呼,得氣即瀉,灸七壯至七七壯。

上脘一穴,在巨闕下一寸五分,去鳩骨下三寸,任脈足陽明手太陽之會(huì)。針入八分,日灸二七壯。

中脘一穴,胃之募也,在上脘下一寸五分,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所主任脈之會(huì)。上紀(jì)者,中脘也。針入八分,留七呼,瀉五吸,灸二七壯。

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針入五分,留十呼,可灸五壯。

下脘一穴,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陰任脈之會(huì)。針入八分,灸七壯至百壯。

水分一穴,在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任脈氣所發(fā)。針入八分,可灸七壯。水病禁針,針即成水蠱病死。

神闕一穴,當(dāng)臍中。是穴灸百壯,禁針。

右腹部中行,自鳩尾蔽骨端下至臍中八穴。

陰交一穴,在臍下一寸,任脈氣所發(fā)。針入八分,灸百壯。

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任脈氣所發(fā)。針入八分,灸百壯。

石門一穴,在臍下二寸,三焦之募也。任脈氣所發(fā),灸二十壯。

關(guān)元一穴,在臍下三寸,小腸之募也。足太陰少陰厥陰三陰任脈之會(huì)。下記者,關(guān)元也。針入八分,留三呼,灸三壯至三百壯。

中極一穴,在關(guān)元下一寸,膀胱之募也,足三陰任脈之會(huì)。針入八分,留十呼,灸五壯。

曲骨一穴,在橫骨上毛際陷中,動(dòng)脈應(yīng)手,任脈足厥陰之會(huì)。針入二寸,灸七壯至七七壯。

右腹部中行,自臍以下至橫骨六穴。

會(huì)陰一穴,一名屏翳,在兩陰間,任脈別絡(luò),腎脈波脈之會(huì)?删娜龎。

右腹部中行,在兩橫骨下至兩陰之間一穴。

幽門一穴,挾巨闕兩旁各五分,沖脈足少陰之會(huì)。針入五分,可灸五壯。

通谷一穴,在幽門下一寸,沖脈足少陰之會(huì)。針入五分,灸五壯。

陰都二穴,在通谷下一寸,沖脈足少陰之會(huì)。針入五分,灸五壯。

石關(guān)二穴,在陰都下一寸,沖脈足少陰之會(huì)。針入一寸,灸三壯。

商曲二穴,在石關(guān)下一寸,沖脈足少陰之會(huì)。針入一寸,灸五壯。

肓 二穴,在商曲下一寸,直臍旁五分,沖脈足少陰之會(huì)。針入三分,灸五壯。

中注二穴,在肓 下一寸,沖脈足少陰之會(huì)。針入一寸,灸五壯。

四滿二穴,在中注下一寸,沖脈足少陰之會(huì)。針入五分,灸三壯。

氣穴二穴,一名胞門,一名子戶,在四滿下一寸,沖脈足少陰之會(huì)。針入三分,灸五壯。

大赫二穴,一名陰維,一名陰關(guān),在氣穴下一寸,沖脈足少陰之會(huì)。針入三分,灸五壯。

橫骨二穴,一名下極,在大赫下一寸,沖脈足少陰之會(huì)。針入一寸,可灸三壯。

右腹第二行二十二穴,詳幽門下,通谷上欠二穴。

不容二穴,在幽門兩旁各一寸五分,去任脈二寸,直四肋端,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灸五壯。

承滿二穴,在不容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二分,灸五壯。

梁門二穴,在承滿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關(guān)門二穴,在梁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三分,灸五壯。

太乙二穴,在關(guān)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八分,灸五壯。

滑肉門二穴,在太乙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八分,灸五壯。

天樞二穴,大腸之募也,在挾臍兩旁各二寸,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八分,留七呼,灸百壯。

外陵二穴,在天樞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八分,灸五壯。

大巨二穴,在外陵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五分,灸五壯。

水道二穴,在大巨下三寸,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二寸五分,灸七壯。

歸來二穴,在水道下二寸,足陽明脈氣所發(fā)。針入八分,灸五壯。

氣沖二穴,在歸來下鼠鼷上一寸,動(dòng)脈應(yīng)手宛宛中,足陽明脈氣所發(fā)?删钠邏,艾炷如大麥大,禁針。

右腹第三行二十四穴。

期門二穴,肝之募也,在不容旁一寸五分,直兩乳第二肋端,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huì)。針入四分,可灸五壯。

日月二穴,膽之募也,在期門下五分陷中,足太陰少陽陽維之會(huì)。針入七分,可灸五壯。

腹哀二穴,在日月下一寸半,足太陰陰維之會(huì)。針入五分,灸五壯。

大橫二穴,在腹哀下二寸五分,直臍旁,足太陰陰維之會(huì)。針入七分,灸五壯。

腹結(jié)二穴,在大橫下一寸三分,一名腹屈。針入七分,灸五壯。

府舍二穴,在腹結(jié)下三寸,足太陰陰維厥陰之會(huì)。此三脈上下入腹,絡(luò)肝脾,結(jié)心肺,從脅上至肩,此太陰,三陰陽明之別。針入七分,灸五壯。

沖門二穴,上去大橫五寸,在府舍下橫骨兩端約文中動(dòng)脈,足太陰厥陰之會(huì)。刺入七分,灸五壯。

右腹第四行十四穴。

章門二穴,脾之募也,在大橫外直臍季脅端,側(cè)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足厥陰太陽之會(huì)。針入六分,灸百壯。

帶脈二穴,在季脅下一寸八分。針入六分,灸五壯。

五樞二穴,在帶脈下三寸,一云在水道旁一寸五分。針入一寸,灸五壯。

維道二穴,在章門下五寸三分,足少陽帶脈之會(huì)。針入八分,灸五壯。

居 二穴,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jiān)骨上陷中,陽蹺足少陽之會(huì)。針入八分,灸三壯。

右腹第五行十穴。

京門二穴,腎之募也,一名氣府,在監(jiān)骨下,腰中挾脊,季肋下一寸八分。針入八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右腹第六行二穴。

少商二穴 魚際二穴 太淵二穴(俱見前藏俞。)

右大指內(nèi)側(cè)至寸口動(dòng)脈六穴。

孔最二穴,去腕上七寸,手太陰之 。針入三分,灸五壯。

經(jīng)渠二穴 尺澤二穴(俱見前藏俞。)

右寸口動(dòng)脈循臂內(nèi)上骨下廉至肘中六穴。

中沖二穴 勞宮二穴(俱見前藏俞。)

右中指內(nèi)廉至掌心四穴。

內(nèi)關(guān)二穴,在掌后兩筋間,去腕二寸,手心主絡(luò),別走少陽。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門二穴,在掌后去腕五寸,手厥陰 。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大陵二穴 間使二穴 曲澤二穴(俱見前藏俞。)

右掌后循臂內(nèi)兩筋間至肘內(nèi)廉十穴。

黃帝曰∶手少陰之脈獨(dú)無 ,何也?岐伯曰∶少陰,心脈也。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堅(jiān)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絡(luò)。包絡(luò)者,心主之脈也,故獨(dú)無 焉。黃帝曰∶少陰獨(dú)無 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經(jīng)病而藏不病,故獨(dú)取其經(jīng)于掌后銳骨之端。其余脈出入屈折,其行之徐疾,皆如手少陰心主之脈行也。(邪客篇)

少?zèng)_二穴,木也,一名經(jīng)始,在小指內(nèi)廉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陰脈之所出也,為井。針入一分,可灸三壯。

少府二穴,火也,在小指本節(jié)后陷中,直勞宮,手少陰脈之所流也。為滎。針入二分,灸七壯。

右小指內(nèi)廉至掌后廉四穴。

神門二穴,土也,皆掌后銳骨之端陷中,手少陰脈之所經(jīng)也,為俞。針入三分,留七呼,灸七壯。

陰 二穴,在掌后脈中去腕五分,手少陰 。針入三分,灸七壯。

通里二穴,在腕后一寸。針入三分,灸三壯。

靈道二穴,金也,在掌后一寸五分,手少陰脈之所行也,為經(jīng)。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少海二穴,水也,在肘內(nèi)大骨外,去肘端五分,手少陰脈之所行也,為合。針入三分,灸七壯。

右掌后銳骨端直臂內(nèi)廉至肘內(nèi)廉十穴。

關(guān)沖二穴 液門二穴 中渚二穴 陽池二穴(俱見前府俞。)

右第四指外間至手表腕八穴。

外關(guān)二穴,手少陰絡(luò)在腕后二寸陷中。針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會(huì)宗二穴,在腕后三寸空中。針入三分,灸三壯。

三陽絡(luò)二穴,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灸七壯,禁針。

四瀆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針入六分,留七呼,灸三壯。

支溝二穴 天井二穴(俱見前府俞。)

右臂外兩骨之間至肘十二穴。

商陽二穴 二間二穴 三間m.f1411.cn/wsj/二穴 合谷二穴(俱見前府俞。)

右大指次指上廉至合谷兩歧骨間八穴。

列缺二穴,去腕側(cè)上一寸五分,以手交叉中指末筋骨罅中,手太陰絡(luò)別走陽明。針入二分,留三呼,灸七壯。

偏歷二穴,手陽明絡(luò),別走太陰,在腕中后三寸。針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溫溜二穴,在腕后小士五寸,大士六寸,手陽明 。針入五分,可灸三壯。(大士小士即大人小兒也。)

下廉二穴,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斜針入五分,留五呼,灸三壯。

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一寸,其分獨(dú)抵陽明之會(huì)。斜針入五分,灸五壯。

三里二穴,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銳肉之端。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肘 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中。針入三分,灸三壯。

陽溪二穴 曲池二穴(俱見前府俞。)

右腕上側(cè)兩筋間循臂上廉至肘后曲縫尖十八穴。

少澤二穴 前谷二穴 后溪二穴 腕骨二穴 陽谷二穴(俱見前府俞。)

右小指外側(cè)至腕中十穴。

養(yǎng)老二穴,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后一寸陷中,手太陽之 。針入三分,灸五壯。

支正二穴,在腕后五寸,手太陽絡(luò),別走少陰。針入三分,灸三壯。

少海二穴(見前府俞。)

右臂骨下廉至肘內(nèi)側(cè)肉骨之間六穴。

俠白二穴,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動(dòng)脈中。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天府二穴,在腋下三寸, 臂內(nèi)廉動(dòng)脈中。針入四分,留三呼,不可灸。

右肘內(nèi)約文中動(dòng)脈直上腋中之前動(dòng)脈四穴。

天泉二穴,一名天溫,在曲腋下,去臂二寸,舉臂取之。針入六分,灸三壯。

右肘內(nèi)曲澤穴直上腋中二穴。

青靈二穴,在肘上三寸,舉臂取之。灸七壯。

極泉二穴,在臂內(nèi)腋下筋間,動(dòng)脈入胸。針入三分,灸七壯。

右肘內(nèi)廉少海穴直 內(nèi)后廉四穴。

清冷淵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針入三寸,灸三壯。

消濼二穴,在肩下臂外間腋斜肘分下行。針入六分,灸三壯。

右肘骨上兩筋間天井穴至肩端四穴。

五里二穴,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脈中央。灸十壯,禁針。

臂 二穴,在肘上七寸 內(nèi)端,手陽明絡(luò)。針入三分,灸三壯。

右曲地穴直上肩骨前廉四穴。肘內(nèi)側(cè)兩骨間直上肩端后肘太陽脈無穴。

公孫二穴,在足大指本節(jié)后一寸,別走陽明,足太陰絡(luò)。針入四分,灸三壯。

隱白二穴 大都二穴 太白二穴 商丘二穴(俱見前藏俞。)

右大指內(nèi)側(cè)至內(nèi)踝前廉十穴。

大敦二穴 行間二穴 太沖二穴 中封二穴(俱見前藏俞。)

右大指外間至內(nèi)踝前一寸八穴。

厲兌二穴 內(nèi)庭二穴 陷谷二穴 沖陽二穴 解溪二穴(俱見前府俞。)

右第二指外間至腕上十穴。

地五會(huì)二穴,在足小指次指本節(jié)后陷中,去俠溪一寸。針入二分,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

竅陰二穴 俠溪二穴 臨泣二穴 丘墟二穴(俱見前府俞。)

右第四指外間至外踝之前十穴。

申脈二穴,陽蹺所生,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際。針入五分,留六呼,灸三壯。

金門二穴,在足外踝,下足太陽之 ,陽維所別屬也。針入一分,灸三壯。

仆參二穴,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足太陽陽蹺上二脈之會(huì)。針入三分,灸七壯。

至陰二穴 通谷二穴 束骨二穴 京骨二穴 昆侖二穴(俱見前府俞。)

右小指外側(cè)至外踝之后一十六穴。

照海二穴,陰蹺所生,在足內(nèi)踝下,令患人穩(wěn)坐,足底相對(duì),赤白肉際陷中。針入三分,灸三壯。

水泉二穴,足少陰 ,去太溪一寸,在足內(nèi)踝下。針入四分,灸五壯。

太沖二穴,在足跟后沖中,別走太陽足少陰絡(luò)。針入二分,留七呼,灸三壯。

涌泉二穴 然谷二穴 太溪二穴(俱見前藏俞。)

右足心斜至內(nèi)踝之后一十二穴。

蠡溝二穴,在足內(nèi)踝上五寸,別走少陽足厥陰絡(luò)。針入二分,留三呼,灸三壯。

中都二穴,一名中 。在內(nèi)踝上七寸 骨中,與少陰相直。針入三分,灸三壯。

右內(nèi)踝前一寸上踝至八寸足厥陰脈四穴。

地機(jī)二穴,一名脾舍,足太陰之 ,在膝下五寸。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血海二穴,在膝臏上內(nèi)廉白肉際二寸半。針入五分,灸三壯。

箕門二穴,在魚腹上越筋間陰股內(nèi),動(dòng)脈應(yīng)手。經(jīng)云∶股上起筋間。針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陰陵泉二穴(見前藏俞。)

右內(nèi)踝上八寸 循脛骨后上膝股內(nèi)前廉足太陰脈八穴。

三陰交二穴,在足內(nèi)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huì)。針入三分,灸三壯。

漏谷二穴,一名太陰絡(luò),在足內(nèi)踝上六寸骨下陷中。針入五分,灸三壯。

右內(nèi)踝前廉上踝至八寸足太陰脈四穴。

膝關(guān)二穴,在犢鼻下二寸旁陷中。針入四分,灸五壯。

陰包二穴,在膝上四寸股內(nèi)廉兩筋間。針入六分,灸三壯。

五里二穴,在陰廉下去氣沖下三寸陰股中,動(dòng)脈應(yīng)手。針入六分,灸五壯。

陰廉二穴,在羊矢下,去氣沖下二寸動(dòng)脈中。針入八分,灸三壯。

曲泉二穴(見前藏俞。)

右內(nèi)踝上八寸上 內(nèi)廉循踝至腹足厥陰脈十穴。

交信二穴,在足內(nèi)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后,筋骨間,陰蹺之 。針入四分,留五呼,灸三壯。

筑賓二穴,在內(nèi)踝上 分中,陰維之 。針入三分,灸五壯。

陰谷二穴 復(fù)溜二穴(俱見前藏俞。)

右內(nèi)踝之后直 至骨內(nèi)廉上股內(nèi)后廉八穴。

懸鐘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動(dòng)脈中,足三陽之大絡(luò),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針入六分,留七呼,灸五壯。

即絕骨穴。

光明二穴,在足外踝上五寸,別走厥陰,足少陽絡(luò)。針入六分,留七呼,灸五壯。

外丘二穴,在足外踝上七寸,足少陽 ,少陽所至。針入三分,灸三壯。

陽交二穴,在足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針入六分,留七呼,灸三壯。

陽陵泉二穴 陽輔二穴(俱見前府俞。)

右外踝之前至絕骨端上外輔骨前十二穴。

陽關(guān)二穴,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針入五分,禁灸。

中瀆二穴,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針入五分,留七呼,灸五壯。

環(huán)跳二穴,在髀樞中,側(cè)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針入一寸,留十呼,灸五十壯。

右外輔骨前上膝髀外廉六穴。

豐隆二穴,在外踝上八寸下 外廉陷中,別走太陰,足陽明絡(luò)。針入三分,灸三壯。

條口二穴,在上廉上一寸,舉足取之。針入五分,灸三壯。

犢鼻二穴,在膝臏下 骨上骨解大筋中。針入六分,灸三壯。

巨虛下廉二穴 三里二穴(俱見前府俞。)

右髀骨外廉至膝臏一十二穴。

粱丘二穴,在膝上二寸兩筋間,足陽明之 。針入三分,灸三壯。

陰市二穴,在膝上三寸伏下陷中,拜而取之。針入三分,留七呼,禁灸。

伏兔二穴,在膝上六寸,起肉正跪正坐而取之。一云∶膝蓋上七寸。針入五分,禁灸。

髀關(guān)二穴,在膝上伏兔后交文中。針入六分,灸三壯。

右膝臏中直伏兔上至氣沖八穴。

跗陽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陽蹺之 ,太陽前,少陽后,筋骨間。針入五分。

飛陽二穴,在外踝上七寸。針入三分,灸三壯。

承山二穴,在 腸下分肉間陷中。針入七分,灸七壯。

承筋二穴,在 腸中央陷中。灸三壯,不可針。

合陽二穴,在膝約文中央下二寸。針入六分,灸五壯。

委中二穴(見前府俞。)

右外踝之后宜 至 中一十二穴。

浮 二穴,在委陽上一寸,展膝得之。針入五分,灸三壯。

委陽二穴(見前府俞。)

右 外廉四穴。

殷門二穴,在肉 下六寸。針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壯。

承扶二穴,在尻臀下股陰上約文中。針入二分,灸三壯。

右 中直髀后廉至尻四穴。

〔竇〕問同人寸法?答曰∶以中指大指相屈如環(huán),取內(nèi)側(cè)交兩角為寸。

上竇漢卿取中指內(nèi)側(cè)為同身寸者,大法也。若取頭部膺 部腹部同身寸,又各有活法,不可執(zhí)一也。其頭部法,前發(fā)際至后發(fā)際,通長一尺二寸。取法以軟篾直鼻,從前發(fā)際貼肉量至后發(fā)際截之,卻將此篾折為十二分度,則其十二分度之一分,乃頭部同身寸之一寸也。其膺 部法,自天突穴至膻中穴,通長六寸八分。取法亦以軟篾從缺盆中間天突穴宛宛中貼肉量至直兩乳中間膻中穴截之,折為六分八厘度,則其六分八厘度之一分,乃膺 部同身寸之一寸也。其腹部法,自鳩尾至臍下,通長八寸。取法亦以軟篾從鳩尾蔽骨端貼肉量至臍中央截之,折為八分度,則其八分度之一分,乃腹部同身寸之一寸也。量腹部同身時(shí),宜正臥。針灸亦然。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hào)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huì)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yàn)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