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曰∶心開竅于舌。
陳實(shí)功曰∶心火盛則口舌生瘡。(《正宗》)
岐天師曰∶舌乃心苗,心火郁熱,故舌先見證。(《秘錄》)
馮魯瞻曰∶經(jīng)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又曰∶心脈系舌本,脾脈絡(luò)舌旁,系舌下,故發(fā)為病,或生瘡,或重舌、木舌諸證,皆二經(jīng)之所致也。然肝脈亦絡(luò)舌本,故風(fēng)寒則卷縮而不言,七情所郁則腫滿而不消。心熱則裂而瘡,脾熱則滑而苔,脾寒則白苔如雪,肝壅熱則血上壅。若人無故舌痹者,不可作風(fēng)熱治。蓋由心血不足,血虛火爍耳,理中湯合四物湯治之。(《錦囊》)
又曰∶昔有人舌上生瘡,久蝕成穴,服涼藥不效。此下元虛寒,虛火不降,投養(yǎng)正丹遂愈。
岐天師曰∶倘人口中忽生瘡于舌上,吐出在外寸余,上結(jié)成黃靨,難以食物,人以為病在心也。心熱故生此瘡,此亦近理之談,而不知非也,亦有祟以憑之也。方用冰片一分,納入蚌口內(nèi),立化為水,乃以鵝翎敷掃其上,立刻收入其舌,便可飲食矣。蚌乃至陰之物,以至陰之物攻至陰之邪,則邪自退走。況又加以冰片之辛溫逐邪,不遺余力,自然手到成功也。
竇漢卿曰∶熱毒攻于舌,則舌生瘡,客風(fēng)吹干津液,則舌硬也。王叔和云∶三部俱數(shù)心家熱,舌上生瘡www.med126.com唇破裂。治法宜涼心清熱。(《全書》)
又曰∶咽喉有腫兼舌上生瘡,此心經(jīng)受熱也。邪熱存心日久,則為喉閉,余毒在心,則舌生瘡也。須用冰片散、元參升麻湯加減治之。
竇夢(mèng)麟曰∶口舌生瘡如黃粟,外證怯寒而口張。先用蚌水,或田螺水,或茶漱凈,然后搽藥。
李m.f1411.cn/job/時(shí)珍曰∶舌下有四竅∶兩竅通心氣,兩竅通腎液。心氣流于舌下,為神水;腎液流于舌下,為靈液。道家謂之金漿玉醴。溢為醴泉,聚為華池,散為津液,降為甘露。所以灌溉臟腑,潤澤肢體,是以修養(yǎng)家咽津納氣,謂之清水灌靈根。人能終日不唾,則精氣常留,顏色不槁;若久唾則損精氣成肺病,皮膚枯涸。故曰遠(yuǎn)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人若有病則心腎不交,腎水不上,故津液干而真氣耗也!峨y經(jīng)》曰∶腎主玉液,入肝為淚,入肺為涕,入脾為涎,入心為汗,自入為唾也。
舌瘡 吳茱萸研末,酒調(diào)涂兩足心。
口舌生瘡。(《秘錄》)
黃柏 白僵蠶(各一錢) 枳殼(燒灰) 山豆根 蘇薄荷 甘草(各五分) 冰片(三厘)
共為末。一日摻三次,第一日稍快,次日全愈。
又方
小兒舌瘡不能飲乳(《幼科良方》) 白礬和雞蛋置醋中,涂兒足底,二七日愈。
舌證主方(奎光)
黃連 黑山梔 木通 犀角 連翹 生地 牡丹皮 甘草 麥門冬 赤芍
水煎服。(如兼口唇,必加熟石膏少瀉脾火;如有肺火兼有痰,加川貝母;便秘加玄明粉、大黃、枳殼。)
小兒口舌生瘡 桑樹皮中白汁涂之,即效。
舌瘡鵝口重舌
為末。鵝翎搽上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