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孩子們說什么好
在近日上海市政協(xié)召開的一次關于“節(jié)約型社會”的討論會上,政協(xié)委員沈思說,“中小學教材一說到中國就是‘地大物博’”,他認為,“該改成‘地大物不博’”。
沈思說,據(jù)資料顯示,在世界144個被排名統(tǒng)計的國家中,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非常落后,人均煤資源排在50位以后,淡水資源量排不進前55位,土地、耕地、森林等資源遠遠排在100位以后。石油、天然氣、銅和鋁等重要礦產(chǎn)資源的人均儲量,僅分別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和9.7%。沈思因此呼吁,應盡早把“地大物博”論請出中小學課本,讓一些觸目驚心的中國人均資源擁有量的數(shù)據(jù)取而代之,倒可以讓孩子更冷靜、更客觀地面對中國的資源問題。
看了這樣的報道,我想,這好像不是環(huán)境問題。是的,這是教育問題。幾十年來,我們習慣了從小給孩子灌輸“好大喜功”的虛假信息,以及非常狹隘的思維方式。這樣的教育觀,并不局限在介紹國家資源的領域。很多人認為,這樣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回頭想想,這樣的教育觀很奇怪,就好像以為小孩子永遠不會長大。
我們都曾經(jīng)是被這樣教育過的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在得到真實信息、經(jīng)歷一個恍然大悟之后,他們會變得玩世不恭,他們會變得憤憤不平,會虛無,也會撒謊。即使在沒有被真實喚醒的那一刻,這種“自豪感”也是虛妄的。
孩子們需要許多作為一個人的最起碼品質(zhì),誠實、自信、敬業(yè)、尊重事實、能夠面對現(xiàn)實,有健全的思維。這些素質(zhì)才是一個國家需要自己的公民具備的。假如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他們能始終看到,他們的父母和老師,報紙的記者和編輯,自己國家上至領袖、下至公民,都是誠實、兢兢業(yè)業(yè)地在推動一點一點的進步,他們自然會被感召,會為自己的民族自豪,他們會加進去,哪怕他們知道,自己國家人口眾多、資源貧乏、有很多困難。
反之,如果在他們進入心理發(fā)育最困難的青少年時期,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面對一個不誠實的社會,成年人合謀對他們說謊。此時此刻,前面的“教育效果”會坍塌,后面你再對他說什么,他也不信了。他們會變得迷失自己,一個國家因此找不到負責任的公民。
可悲的事情如此發(fā)生: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等他們變成編輯和出版者后,再次推出自己也不相信的課本,他們變成老師后,臉不變色心不跳地向孩子們傳授同樣的信息和信念。成人、家長變得麻木,只知道這是必須經(jīng)歷的人生流程。
虛假信息能夠依靠對真實狀況的屏蔽、甚至威懾力量來維護,皇帝光著身子在街上走,人們就是嘖嘖贊嘆:我們看到他穿著舉世無雙的新衣裳。我們真是有過這樣“成功”的教育經(jīng)驗?墒,這個時代已經(jīng)變化,信息在快速流通,我們卻仍然在課堂上維持同樣的教育觀。
然后,我們發(fā)現(xiàn)年輕人缺乏信念,我們的教育者和學者在爭執(zhí),是恢復儒學讀三字經(jīng)更能恢復社會的道德依據(jù),還是引進外來文化更有效。我們回避了一個關鍵,我們的教育觀從根本上存在問題,
故意不對孩子說出全面的、真實的情況,是刻意削弱他們正常思維的能力。每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經(jīng)歷一個發(fā)現(xiàn)教育和社會宣傳謊言的心理沖擊。這種沖擊比什么都更對孩子們的道德感具有摧毀力。 我們需要問自己,安徒生在1837年寫的《皇帝的新衣》,在將近兩百年后,為什么讀
來仍然不覺得過時。
-----------是古代人富有還是我們富有?他們雖然沒有小汽車,沒有小洋房,但是他們擁有一切生命所需的東西,豐富的自然資源帶給他們健康的體魄,良好的道德教育讓他們可以安享天倫之樂。男耕女織,妻賢子孝,他們雖然沒有燈紅酒綠,卻也能逍遙自在;仡^來看我們現(xiàn)代人,上沒有天,下沒有地,呼吸的是汽車屁股排出的污煙障氣,吃的是化肥農(nóng)藥污染的黑色食品,住的是四面鐵窗的
鴿子籠。錢少了怕生病,錢多了怕沒命。。。。。。。。因為人已經(jīng)沒有了愛心,對偷扒搶劫已麻木不仁,視摧殘自然為娛樂,惡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改變自然規(guī)律為功勛!
我們的孩子最需要培養(yǎng)的是愛心,愛護自己、愛護他人,愛護我們生長的環(huán)境,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因為愛,我們會變得寬厚!
-----------語言流暢,說的好,當前是窮途末路的味道
可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呢?在當前的時代?
-----------如何培養(yǎng),從自己做起!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榜樣!
-----------何時學會面對孩子承認自己的無知,就知道該說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