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于少師曰。余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愿聞其方。
少師答曰。陰中有陰m.f1411.cn/rencai/。陽中有陽。審之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yīng)。內(nèi)合于五臟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膚。是故內(nèi)有陰陽。在m.f1411.cn/zhuyuan/內(nèi)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故曰。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榮 。(陰之陰者。言五臟也)。榮者、火也。流者、榮也一穴中有三說。火者、氣分也。淺也。陽分也。府之出入也。榮者、陰也。血也。肉也。藏也當除刺此。 者。土也。注也。 也。亦一穴中三義三法。土者、氣分也。淺者、陽分也腑之出入也。此天地氣血交變之大要也。一言可以通千通萬也。 者、陰也。血也。肉也有形質(zhì)也。謹當刺此。是為陰中之陰也。(以去藏病)。
病在陽之陽者。
(言六腑也。刺陽之合。)
陽之合者。通言六腑之中。各有所入。為此一穴。乃胃與癸腎也。只合浮取中胃也。用藥補以甘溫。瀉以苦寒。假令陽氣下陷。入陰中,當推而揚之。
病在陽之陰者。
(筋與骨病也。刺陰之經(jīng)。)
刺陰之經(jīng)。若筋骨之邪。在何部分。誰家筋骨。病于何臟。各臟穴中有經(jīng)穴。經(jīng)者氣也肺主諸氣。散入五臟為五經(jīng)。潔古云。動而不休曰經(jīng)。此天元之正氣。生萬物者也。
病在陰之陽者。刺絡(luò)脈。
(陽之陽者。皮膚中見絡(luò)脈是也。)
絡(luò)脈者、奇邪也。在五臟部分者、為陰絡(luò)。在六腑部分者、為陽絡(luò)。繆刺論中說。交經(jīng)刺之。宜三棱針出血。是其法也。
病在陽者、命曰風。
此病在陽言者。十二經(jīng)受風也。以高言、氣分也。故身半以上。風中之也。用針當引而去之。又曰。散而去之。用藥以辛溫法散。通因通用。又曰。熱因熱用是也。
病在陰者命曰痹。
身半以上。溫中之也。痹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得之飲食勞倦。脾胃氣虛而下溜運氣營氣不能升降經(jīng)營心肺也。
陰陽俱病。命曰風痹(言陰陽氣血俱病也)。病有形而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者陰之類也。其陽完而陰傷。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痛者。陰完而陽傷。急治其陽。
無攻其陰。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陰陽俱動。動者、火也。是陽之賊)。
解云。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病臟。寒傷形乃應(yīng)形。風傷筋、脈乃應(yīng)。此形氣內(nèi)外之相應(yīng)也。久痹不去于身。視其血絡(luò)。盡去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