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寒水 血氣狐筋,先哲空留七疝名。蓋是肝經(jīng)原有熱,外邊卻被濕寒侵;蛞蛩姥⑻碉嫞粼谀抑袣獠恍?匾G丸生腫痛,或如瓜瓠或蛙聲。要將標本分寒熱,感受仍評重與輕。勿指膀胱心腎氣,當知正屬厥陰經(jīng)。
【論】古有七疝之名,不按七疝而治,概用局方辛熱燥劑,是泥標而忘本也。或指為小腸氣、腎與膀胱氣,皆非也。殊不知厥陰之脈循陰器,然其地位皆肝經(jīng)所主,與小腸、膀胱、腎子無相干,至戴人始辨之詳也。丹溪云∶疝痛甚者,睪丸連少腹急痛也;蛴行危驘o形,或有聲,或無聲,自《素問》以下,皆以為寒,蓋經(jīng)絡得寒則收引不行,所以作痛。世有得寒而無疝者,內(nèi)無熱也。余屢踢冰徙涉,不曾病此,以余素無熱故也。
若醉飽勞役,房室大怒,發(fā)動五志之火,郁久濕氣便盛,濁液凝聚,并入血隧,流于厥陰肝經(jīng),木性急速,火性又暴,為寒所束,宜其痛甚而暴也,此濕熱被寒郁而痛明矣,若只作寒治,恐為未備。又云∶痰飲、食積、死血郁結(jié)為病,及因水氣為腫,腫多為濕 ,亦有挾虛者,其脈沉緊而豁大,當以參、術為君,佐以疏導,若概行決裂之法,禍不旋踵。此皆前人所未及,學人引而伸之,今將七疝之形狀,開具于后。
【脈】疝脈弦急,積聚在里。牢急者生,弱急者死。沉遲浮澀,疝瘕寒痛。痛甚則伏,或細或動。
經(jīng)云∶足厥陰肝經(jīng)筋中寒,以寒則筋攣卵縮,此寒郁于外也!对∈健吩啤 疝,少腹控卵腫,急絞痛。寒主拘縮,寒極則土化制之,或腫滿,則知其疝為寒者,是外受寒邪也,而內(nèi)實非寒,丹溪所謂標寒本熱明矣。寒疝手足厥冷不仁,疝脹痛及身痛,烏頭桂枝湯。寒疝入腹痛,少腹引睪丸痛,泄利胸滿,補腎湯;或腎虛,寒疝偏大者,茱萸內(nèi)消丸。
烏頭桂枝湯
烏頭(五分) 白蜜(一斤,煎減半,去滓)
每用桂枝湯五錢,入蜜半兩,水煎,每服二合,得吐為中病。(桂枝湯方見惡寒證。)
補腎湯
治寒疝入腹痛。
人參(一兩,去蘆) 白茯苓(一兩) 黃 (蜜炙,一兩) 附子(炮,一兩) 白術(炒,一兩) 沉香(四錢) 木瓜(一兩五錢) 羌活(去蘆,半兩) 甘草(炙,二錢) 川芎(二錢) 紫蘇(三錢)
上銼,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二枚,水二盞,煎八分服。
茱萸內(nèi)消丸
山茱萸(六兩) 吳茱萸(四兩) 馬蘭花(四兩) 木香(四兩) 陳皮(四兩) 肉桂(四兩) 干山藥(六兩) 川楝子(四兩) 青皮(炒,四兩) 茴香(四兩,炒)
酒丸,溫酒送下。
心火下降,則腎水不患其不溫,真陽下行,則腎氣不患其不和。溫而且和,安有所謂木強者哉?蓋木腎不可絕用燥藥,當行溫和散利以逐其邪,則邪自消,榮衛(wèi)流轉(zhuǎn)則愈,枸杞子丸。又方∶用楮樹葉雄者,曝干為細末,酒糊丸如m.f1411.cn/zhicheng/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吞下。(楮樹不結(jié)子者,雄也。)
枸杞子丸
枸杞子(四兩) 南星(二兩) 半夏(二兩) 黃柏(酒炒,三兩) 蒼術(鹽炒,三兩) 山楂(二兩,去核) 白芷(二兩) 神曲(炒,二兩) 滑石(炒,三兩) 昆布(四兩) 吳茱萸(四兩)
末之,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食積與死血成痛疝,梔子、桃仁、山楂、枳實、茱萸、姜汁,順流水煎,或加香附、茴香。痰飲流下,壅滯囊中作疝,蒼術、山梔、海石、南星、山楂、橘核、青皮,姜煎服。濕盛小便澀,五苓散加楝實。(方見脾胃。)濕痰熱疝,橘核散。
橘核散
濕熱寒郁作疝。
橘核(一兩) 桃仁(五錢) 梔子(三錢) 吳茱萸(一兩) 茴香(一兩)
每服七錢,水m.f1411.cn/rencai/二盞,煎熱服。
素有濕熱人,或涉水受寒,坐臥濕地,外受寒氣所來,其痛甚而暴者,古方以烏頭、梔子等分作湯、丸最效。濕熱疝痛小便不通者,葵子湯、消疝散選用。
濟生葵子湯
赤茯苓(一兩) 豬苓(一兩) 葵子(一兩) 枳實(炒,五錢) 瞿麥(五錢) 木通(五錢) 黃芩(五錢) 車前子(一兩) 滑石(一兩,研) 甘草(五錢)
每五錢,姜煎服。
消疝散
治濕熱疝痛。
蒼術(炒,半兩) 木通(半兩) 黃柏(半兩,炒) 青皮(炒,半兩) 濃樸(炒,三錢)
末之,每二錢,陳皮泡湯下。
諸疝挾虛者,其脈沉弦滑大,參、術為君,佐以疏導,如∶枳實、青皮、山楂、川楝子,橘核。按之不定屬虛,桂枝、炒山梔、烏頭,末之,糊丸服,或橘核散加蒼術。(方見前。)虛而挾熱疝,梔子飲。
梔子飲
虛而挾熱疝。
山梔(炒,半兩) 桃仁(炒,半兩) 枳殼(炒,半兩) 山楂(半兩)
姜汁同順流水煎服。
一方加吳茱萸。
寒疝者,囊冷結(jié)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痛。得于坐臥濕地、涉水,以濕劑下之。
水疝者,囊腫如水晶,陰汗癢,搔出黃水,或小腹按之作水聲。得于醉酒行房,汗出遇風,寒濕結(jié)于囊中,以逐水之劑下之。
筋疝者,陰莖腫脹,或潰、或膿、或痛,而里急筋縮,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然不收,白物如精隨溺出。得于房中邪術所使而成,宜降心火之劑下之。
血疝者,其狀如黃瓜,在小腹兩旁橫骨兩端,俗名便癰。得之重感春、夏大燠,勞于使內(nèi),其氣流溢,滲入脬囊,結(jié)為癰腫,以和血藥下之。
氣疝者,上連腎區(qū),下及陰囊;蛱柨、忿怒,氣郁而脹,以散氣藥下之。
狐疝者,狀如瓦,臥則入腹,行則出,上下無定,如狐之惑也,故名之。以逐氣流經(jīng)之劑下之。
疝者,陰囊腫大如升斗,不癢不痛。以受濕氣之所生,宜去濕之劑下之。
五葉湯
枇杷葉 椒葉 蒼耳葉 野紫蘇葉 水晶葡萄葉
水煎,洗。
疝氣神方
硫黃(火中熔化,即投水中去毒,研細) 荔枝核(為末,炒焦黃) 陳皮(等分)
為末,飯丸,每用十四、五丸,酒下,其疼立止。自覺已疼甚,不能支持,略用六丸,再不可多也。
治疝用仙人對坐草、青木香搗汁,和酒少許服之,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