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階段——本人資質不高,特別是記憶力特差,80年代初,有幸進中專學校學醫(yī)已經十分滿足。不過在校三年,沒考過高分,但課外書讀的不少,當時看的最多的是《
傷寒來蘇集》。
初涉臨床——畢業(yè)后分配的鄉(xiāng)村衛(wèi)生院工作,只好臨時補充西醫(yī)知識,借以應付臨床,口碑還不錯,當時也想用所學中醫(yī)知識治療疾病,但面對病人,辯證總無把握,什么陰虛陽旺,肝郁脾虛,枳柏、八味、四君、四物、逍遙、補中、麻桂、銀翹,說來頭頭是道,用來不知所云。所謂“學方三年”,真的無方可用。
反復求索——身為醫(yī)生,當然臨床常見一些疑難病癥,這時開始注重搜集驗方,買了很多書,記了不少方,然而用于臨床方知驗方難驗,(外科、皮膚科、五官科除外)。這時我就將方子分類整理,試圖找到規(guī)律性的東西,但又是徒勞之舉。
初涉門徑——《岳美中醫(yī)話》對我啟發(fā)很大,他對張仲景樸素的辯證方法的贊嘆,使我重新學習辯證用藥的方法,讀書堅持“以證類方,以方測證”分類歸納;臨證“抓主證,有是病用是藥”。臨床效果確實高。經方成了我處方用藥的基礎。同時,因為我前期搜集整理驗方,處方時自然結合了后世中醫(yī)學家的用藥經驗,療效得到進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經方固然好,后世的方子也是很好的經驗總結,如“
消瘰丸”,我用治任何原因的淋巴結腫大都有效,對癌淋巴結轉移療效也很好)
[
Last edited by 鄉(xiāng)村醫(yī)生 on 2006/7/7 at 17:22 ]
-----------受教了,謝謝!
-----------我也有類似經歷,得門而入才能事半功倍。
-----------謝謝摟住分享經驗。
已經轉貼出去了。
-----------初涉門徑——《岳美中醫(yī)話》對我啟發(fā)很大,他對張仲景樸素的辯證方法的贊嘆,使我重新學習辯證用藥的方法,讀書堅持“以證類方,以方測證”分類歸納;臨證“抓主證,有是病用是藥”。臨床效果確實高。經方成了我處方用藥的基礎。同時,因為我前期搜集整理驗方,處方時自然結合了后世中醫(yī)學家的用藥經驗,療效得到進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經方固然好,后世的方子也是很好的經驗總結,如“消瘰丸”,我用治任何原因的淋巴結腫大都有效,對癌淋巴結轉移療效也很好)
-----------我也說說我的學習經歷
14歲開始看四書,15歲接觸諸子百家,16歲能以文言文作文,16歲學習中醫(yī),由一本殘舊醫(yī)書中得來興趣,之后,看《走進中醫(yī)》一書,然后接看《思考中醫(yī)》,兩書看了一段時間后,17歲看《
黃帝內經》,《注解傷寒論》,兩書專門研習了一段時間,同時也在參看各朝名醫(yī)醫(yī)論醫(yī)案,如《張景岳醫(yī)學全書》,《許叔微醫(yī)學全書》,《鄭欽安醫(yī)學三書》,《溫病條辨》,《溫熱經緯》等90本左右,現在19歲,基本上只看內經與傷寒.以下分享一下我的學習方法:
1.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抓住一個中心點去看,例如:六經,臟腑等.去分辨證與證之間的差異,例如:
桂枝湯證與
麻黃湯證的區(qū)分在于有無汗.
桂枝湯證與
白虎湯證同時有汗,區(qū)分于是否口渴等.
2.起初學習時不要去看別人這個證是怎么用藥怎么治療,要去學習如何辨出這個證.可以說,在沒有看到癥狀能辨出一個范圍之前,可以不看方劑與藥學.
3.初學不要沉迷于學脈,脈學的書一兩本就夠了,了解一下脈的分類就足夠,千萬不要以"某脈則某病"為中心去強記,脈能無限細分,如果你是這樣,你就夠受的了.我分享一下我的脈學方法,以力度為陽,以寬度為陰,陽鼓陰動.還要經常去按別人的脈,盡管他沒病,又或者你不會按,都沒關系,你必須要懂得按脈時尋找正確的脈體(也就是脈的力度與寬度為最充盈的位置,這里的位置不是浮沉,是左右尋按).按得多了,感覺就會來,遲數基本上不需要以一呼一吸去計算.數脈可以找剛運動完的人去體會,沉脈可以找晚上睡了覺的人去體會.
4.有空的時候可以去看看醫(yī)案,把醫(yī)案當作為練習題.看看自己的診斷是否正確,這樣的練習比你做那些中醫(yī)的習題的書要好好多.建議看醫(yī)宗必讀,里面的醫(yī)案比較有啟發(fā)性,記得里面有一醫(yī)案,病者手腳冰冷,神智不清,脈按無,但沉按卻有少微彈手,按
腹痛而拒按,諸醫(yī)均言進參附,李中梓卻言是承氣湯證,后進承氣湯而愈.這里就是一個陽證似陰的證.陽氣壅塞于里不能運于四肢,出現格陰的情況.
以上為本人的學習經驗,希望大家有用..
-----------在看《思考中醫(yī)》,不知還需要看《走進中醫(yī)》一書嗎?
-----------每個人對每本書的感悟都不同
-----------本人接觸中醫(yī),主要是由于自身身體條件極差,由氣功入門,知陰陽后才粗進醫(yī)門,學習經驗:前期就讀《傷寒論》和《內經》,讀爛他,后期可涉獵一些醫(yī)案、醫(yī)話、驗方等,現在回頭覺得還是經典重要。細看古代名醫(yī),沒有一個不是精研經典的!
-----------現在在看火神派的書,與《傷寒論》比對,受益良多,從氣功修煉的角度來看,也是以陽氣為本。愿與各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