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故事名人傳奇 第四十五期(總第160期)
歷史的樞紐
他們家族,人人一顆平恕心
1854年,fo山人李才干為躲避紅巾軍之亂來到省城之西的石門鎮(zhèn),靠賣苦力為生。這李才干,本是明朝戶部尚書李待問的分后裔,不過到了他這一代,祖上已沒多少余蔭了。來到石門后,由于他為人誠實,講義氣,得到了金山寺智明和尚的賞識,把一套fo家跌打醫(yī)術傳授給了他。后來,李才干回到fo山行醫(yī),由于醫(yī)術高超,聲名遠播。這李才干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fo山名醫(yī)李廣海的父親。
《fo山忠義鄉(xiāng)志》一書中,是這樣記載的,說李才干“尚義輕利”,“有請必到”,除藥費外,一概不受傷者謝禮,“反常免貧苦者診費”。當時,社會上打架斗毆致傷事情很多,每遇到這種情況,李才干一面細心為傷者治療,一面對有關方面進行調和。他常對人說,作為一個以行醫(yī)為職業(yè)的人,只有常懷平恕之心,才能做到恪守醫(yī)道盡職盡責,因此他把平政橋醫(yī)館稱為“平恕堂”,刻“平恕堂”木匾懸掛在醫(yī)館里。由于李才干樂于助人,所以行醫(yī)數十年并無多少積蓄。
積蓄之家有余慶。李才干做了許多善事,終于有一天交上了好運。那時,博彩業(yè)在廣東非常盛行。有一次,李才干忽然來了興致,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買了一次彩票,誰知運氣奇好,中了一萬兩銀子。一番深思熟慮之后,他做出利用這筆資金置業(yè)的決定。他想,平日里天天診治傷病者,靠診金日子也過得去,而眼下兒女成群,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人,得讓他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最后,他把小部分資金用于擴展醫(yī)館,大部分資金購置了一座前有池塘后帶花園的青磚大屋。這一年,李廣海六歲。
到了李廣海這一代,人們對他的評價是,“有父風”。李廣海七歲讀私塾,攻讀《內經》、《
傷寒》、《金匱》等中醫(yī)經典著作,十四歲時隨父學醫(yī),二十歲便繼承父業(yè)!坝懈革L”顯然是指李廣海在醫(yī)德上對父輩的繼承,而在經營手法上,李廣海超越了其父。李才干去世后,李廣海設立了“李廣海跌打醫(yī)館”,并擴大經營成藥,生產婦科丸、跌打祛風活血膏藥及
跌打丸等,聲譽直蓋fo山及省港澳。
李廣海成名后,上門求醫(yī)者越來越多?箲(zhàn)后期到解放戰(zhàn)爭初期,珠江縱隊領導人鄭少康曾多次介紹傷員到李廣海處治療槍傷,他都盡力給予治療。有些傷員傷重行動不便,李廣海專門在市郊找一間小屋來安置這些傷員,為他們診治。
作為一個中醫(yī)世家,李廣海的幾個兒子都繼承了父業(yè):李家剛把家族醫(yī)術帶到了香港、李家裕把家族醫(yī)術帶到了廣州,李家達則在fo山繼承父業(yè)。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李家裕把李氏家族的骨傷科治療術從fo山帶到了廣州。他在西關十八甫北開設跌打診所。開業(yè)之初,正值國民黨飛機轟炸黃沙,大量民眾死傷慘重,診所每天接到眾多傷者。李家裕不避臭惡,為這些傷者清洗創(chuàng)口,外敷祖?zhèn)髦翆毟,內服中藥,傷者很快痊愈,而李家裕也由此受到廣州市民的交口贊譽。經過幾十年的積淀,如今,“西關李氏骨傷科”已成為西關高超醫(yī)術的代名詞之一!
后世訪談
李國準,李廣海之孫,1951年生,李氏骨傷科的第四代傳人,現任荔灣區(qū)骨傷科醫(yī)院副院長。李國準在診斷治療脊柱疾患,特別是
頸椎病、
腰椎間盤突出癥等方面獨樹一幟。2000年9月30日獲荔灣區(qū)人民政府授予“荔灣區(qū)名中醫(yī)”稱號。
李氏醫(yī)術源于僧人
記者:你曾祖父年輕時,就在fo山行醫(yī)了,他是怎樣走上行醫(yī)的道路?你祖父有沒有跟你們說過你曾祖父行醫(yī)的事?
李國準:我曾祖父李才干年輕時,外出干苦力,一次偶然機會,遇到一位僧人,他見我曾祖父為人誠懇老實,覺得他有慧根,就送給了他一本醫(yī)書,傳授了一些跌打損傷的醫(yī)術。我曾祖父學成后,就回到fo山開了間叫“平恕堂”的跌打醫(yī)館,給人治病,并賣些跌打藥膏藥丸。
我曾祖父人緣很好,他對一些患者只收一些藥費,對一些特別貧困的,還會以錢財資助。
記者:聽說你曾祖父武功很好,他也是跟僧人學的嗎?你爺爺跟你曾祖父學過武術嗎?
李國準:我曾祖父在學醫(yī)前就已會武術了,并不是后來跟僧人學的。當時fo山的武術氛圍很濃厚,而我的祖父李廣海,從小也受fo山那種武術氛圍影響,所以也對武術有濃厚興趣,他在跟隨我曾祖父學習跌打醫(yī)術的同時,也學了武術。大概民國初年的時候,我祖父還曾拜當時有名的武術家陳盛,學習蔡李fo拳,后來,他還成為了“鴻勝會”的理事。“鴻勝會”是當時fo山一個進步武術組織,在不同歷史時期,為支持革命,爭取國家、民族解放做了很多貢獻!
遇水災免費看病送藥 李廣海聲名大噪
記者:你祖父好像很早就繼承了你曾祖父的事業(yè)?他名氣比你曾祖父還大,他是怎么出名的?
李國準:我祖父十七八歲時,fo山發(fā)生了場特大的洪水災害,很多土地房屋都被洪水淹了,當時有很多人生病受傷,我祖父就免費給他們看病送藥,家里藥房的藥物被洪水泡了,給病人的藥不夠用,我祖母陳慧芬就回她的娘家借錢買藥,在這場洪水后,我祖父就聲名大噪了。
記者:聽說fo山那還有個你祖父李廣海的紀念館。
李國準:那是我祖父青年時候的醫(yī)館,1982年文物普查時被發(fā)現的。那時南、番、順及四鄉(xiāng)一帶的病人和廣東游擊隊二支隊的傷員都是撐著小艇到我祖父這個醫(yī)館來看病的,我祖父盡力醫(yī)治,并免費提供醫(yī)藥及食宿。有些傷員傷重行動不便,我祖父還專門在市郊找一間小屋來安置傷員,他親自上門診治。后來,我祖父將醫(yī)館遷至大福路,這個地方就漸漸荒涼了,F在,fo山在創(chuàng)建國家優(yōu)秀旅游城市,政府開始重視這座曾經的老醫(yī)館,所以現在正在籌劃重修,準備把它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你對你祖父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李國準:他好學、果斷、判斷力好,在醫(yī)學上不斷創(chuàng)新。一些敷在身上的藥膏味道難聞,他就在不改變藥效的前提下,改善藥膏的氣味。到了后期,他甚至還運用物理力學的原理改良中醫(yī)醫(yī)術。
祖母和母親,家族里的賢內助
記者:你祖母在你眼中是個怎樣的人?
李國準:在我這個家族中,祖母貢獻好大,為這個家做了很多事情,她很支持我祖父,她經常教導子女不能安于滿足,做事情就要做到成功。
記者:你祖父在fo山有5個兒子,選擇在廣州發(fā)展只有你的父親李家裕,你父親為什么選擇了來廣州發(fā)展?
李國準:廣州西關是當時中醫(yī)最集中的地方,有很多fo山、南海的老中醫(yī)都去那里開醫(yī)館,廣州解放的時候,我父親也離開fo山來到西關十八甫開跌打診所。而我祖父的其他兒子也在行醫(yī),fo山、香港,最遠的還有在英國那邊。
記者:解放初,你父親在十八甫開診所,應該不久后就公私聯(lián)營了,當時你父親怎么看新政府做這些事?
李國準:我父親在那邊開了三年的診所,是廣州第一批公私合營的。我父親很擁護中國共產黨,他后來還是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呢。
記者:你父親在十八甫開診所的時候,你母親應該幫了不少忙吧?
李國準:是的,我母親曾是幼師,
嫁給我父親后,受我父親影響,也學了不少骨傷科這方面的知識,后來也成了名骨科醫(yī)生,她可以說是我父親的得力助手!
“我希望每一代都有人來繼承家族醫(yī)術”
記者:你們家族現在大部分人還在從醫(yī)嗎?
李國準:大部分從事骨傷科工作,也有做其他的,像教師、工程師,都有。
記者:李氏骨傷科有沒有傳授給除家族以外的其他人?
李國準:多啦,F在很多人來這邊拜師,港澳那邊的,美國加拿大的,還有澳大利亞、委內瑞拉的。李氏骨傷科在國內外還是比較有影響力的。
記者:你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是以醫(yī)學院的教育為主,還是以祖?zhèn)麽t(yī)術為主?
李國準:是以醫(yī)學院為主。要成為一名醫(yī)生,首先要在醫(yī)學院里學習深造,先具備良好的醫(yī)學基礎,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既得傳統(tǒng)療法真?zhèn),又有現代醫(yī)學知識做基礎的骨傷醫(yī)生。
記者:你兒子也繼承了你的事業(yè),是骨科醫(yī)生,那么你對你的下一代有什么期望嗎?
李國準:我希望他謙虛,多學習,能夠不斷地發(fā)展李氏骨傷科,更好地服務民眾。
記者:對于家學承傳方面,你有什么期望?
李國準:我和我的兒子都在廣州荔灣區(qū)骨傷科醫(yī)院行醫(yī),其中,“李氏手法治療頸椎病”已被列入廣州衛(wèi)生系統(tǒng)“1357”工程的重點科研項目。我的弟子已遍布世界各地,前段時間,我的一個澳洲弟子還回國開中醫(yī)館。我特別希望我們家族每一代都有人來繼承家族醫(yī)術。
“我曾祖父時曾用小雞做藥診,
到我這一代用CT技術診斷了”
記者:李氏骨傷科的治療同其他骨傷科相比,自己的特色是什么?
李國準:李氏骨傷科是嶺南五大骨傷科之一。相比起來,李氏比較注重內外藥物的應用,例如閉合損傷的初期應該溫補,而對于開放性損傷,中醫(yī)里有句話叫“治先固脫,后擬去邪”,意思是要先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這樣才能治愈疾病。
記者:同以前相比,你們家族醫(yī)術在治療上有哪些變化?
李國準:現在變化大了,我曾祖父和祖父那個時候,由于戰(zhàn)爭比較頻繁,一般治療的是創(chuàng)傷性傷口,在
器械方面都不如現在齊全,很多時候都單純地靠藥物和手法,F在不同了,李氏骨傷科在原基礎上吸取了其他流派的經驗,還有現代醫(yī)學、物理醫(yī)學理論,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診治手法,另外,現在的醫(yī)療設備也先進了很多,像現在很多病人要做CT、MRI影像診斷,以前就沒有。
記者:李氏四代人的用藥、治療手法有什么不同呢?
李國準:用藥、治療手段越來越先進,我曾祖父那時候要用小雞、
雞油來做藥診,到我祖父的時候就用凡士林了,解放后,我父親檢查病人骨傷用X光,到我這一代做CT、MRI、骨掃描已是很普遍的事了!
家族詞典
李才干
(1832-1914),字子楨,fo山柵下茶基人。年少時身體健壯,善技擊。年輕時跟金山寺僧人學習跌打醫(yī)術,后設醫(yī)館于fo山平政橋沙涌,善治筋傷骨斷、槍炮彈傷、火燙刀傷,救人無數,四鄉(xiāng)揚名。
李廣海
(1894-1972),字澄波。14歲隨父學醫(yī),攻讀中醫(yī)典籍、傷科專著。20歲其父病逝,繼承父業(yè),在fo山開設醫(yī)館。精通中醫(yī)藥理論,對跌打損傷、內外婦科有較深造詣,尤擅長治療槍炮彈傷等開放性損傷。民國時期即享譽省港澳及東南亞。1956年fo山中醫(yī)院建院,李氏來院工作,成為該院骨傷科始創(chuàng)人。
李家達
(1926年-1990年),李廣海之子,14歲隨父學跌打醫(yī)術,一代名醫(yī)。文革遭遇沖擊,1977年落實政策,回到fo山中醫(yī)院當院長。
李家裕
1926年7月生,李廣海第九子,青年時隨父學醫(yī),1949年赴穗開診所。1979年被廣州市政府授予“市名老中醫(yī)”稱號。
李家強、李家剛、李家豐在香港開設中醫(yī)醫(yī)院。
李國準:
李廣海之孫、李家裕之子,李氏骨傷科第四代傳人,荔灣區(qū)骨傷科醫(yī)院副院長!
家族逸事
“神醫(yī)!神醫(yī)!”
1959年,一位在江門北街糖廠(今江門
甘蔗化工廠)工作的波蘭專家肩關節(jié)脫臼,兩天未能復位,痛苦異常,特請李廣海前往醫(yī)治。李到達該糖廠時,已近正午,波蘭專家要請李醫(yī)生先吃飯,休息一會然后診治。李說,先觀察一下,然后吃飯,飯后才作處理。
李廣海叫助手固定波蘭專家身子,自己作觀察、檢查姿勢。在傷者毫不緊張狀態(tài)下,突然施展復位手術。傷者剛一皺眉,李廣海就高興地對他說:“你的肩關節(jié)已經復位,現在給你包扎,暫時不要多活動。”傷者試擺動一下手臂,已經完全自如,也沒有什么痛感,連聲說:“神醫(yī)!神醫(yī)!”李廣海事后對人說,大關節(jié)復位,切忌使病人心理緊張,局部肌肉收縮、僵直,如病人痛苦,復位就更難!
李家達困境中不忘治病
文革時,40多歲的李家達被打成“牛鬼蛇神”,發(fā)配到番禺大石“勞動改造”。一天深夜,他朦朧中聽見敲門聲,趕快披衣開門。只見兩人抬著一個20歲左右、因騎自行車不慎跌傷的青年。經檢查,鑒定為股骨粉碎性
骨折,牽引復位后,他毅然折斷扁擔作為固定夾板,撕破被子用來包扎,并連夜寫信叫fo山的家人按藥方迅速把藥物寄來。不到一個月,傷者就康復下田了。
消息傳開后,求醫(yī)的人越來越多。眼看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勞動回來,還要逐個為病人診治,鄰居阿婆主動起早摸黑,為他承擔做飯的家務。生產隊長也網開一面,說:“李醫(yī)生,我們農村需要你,你就不要出勤了,每天留在家里給鄉(xiāng)親治病吧。往后,誰要是動你一根毫毛,我們就把他扔到塘里喂魚!”
家族大視野
家族的決裂
每一種宗教都經歷過分裂。fo教分裂成大乘和小乘,基督教分裂成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伊斯蘭教分裂成遜尼派和什葉派,家庭的情況庶幾近之。由于近親禁婚原則的普遍存在,事實上,每一個新成立的家庭都是由另外兩個家庭的成員結合而成,即每一個家庭都來自兩個家庭的破裂。
當然,這是現代社會的常態(tài)。在古典時代,家庭成員的婚姻大事并不意味著他們必須承擔“按揭”的壓力。也就是說,只要空間上許可,一個家庭可以無限增殖,從亞當夏娃的原始家庭模式一路擴大再生產,最終也許可以發(fā)展成一個國家般龐大的家族。在北方,大家族會在空間上形成一個大宅院。老舍的《四世同堂》寫的是一個家族的悲喜劇。從中也不難發(fā)現,一旦發(fā)展到這樣的規(guī)模,家族的禮儀也變得不可或缺!端氖劳谩返谝徽聦憻o論戰(zhàn)事如何緊張,祁家人也不能不為祁老人祝壽:“別管天下怎么亂,咱們北平人絕不能忘了禮節(jié)!睆母旧蟻碚f,禮是維系古典大家庭運轉的核心因素!都t樓夢》中的故事簡而言之就是家族的興衰,四大家族禮尚往來,一切同樣要遵循禮,而禮崩樂壞不僅是封建社會的大忌,也是四大家族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標志。同樣的,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假設頌蓮能夠遵守這個大院子中的禮儀規(guī)范,不要心存不滿爭風吃醋,那么她的悲劇恐怕要延緩一些時日。
而巴金的《家》則是家族破裂的文學記錄。血氣方剛的覺慧作為家庭的叛逆者而出現,他激進地認為,家是一個“狹小的籠”,“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墳墓”,他下決心不去做高老太爺所期望的“紳士”,也不愿意像大哥覺新那樣忍受下去,他幫助覺民逃婚,大膽向女仆鳴鳳示愛,都是與傳統(tǒng)禮教格格不入的舉動。
不論是出自曹雪芹還是高鶚的手筆,賈寶玉的離家出走最終為賈府這個大家族的破裂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在古典時代,家庭同樣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從根本上來說,家族中的勾心斗角超越了禮所能轄制的范圍,最終導致家族像一艘大海波濤中的行船,失去它的方向,觸礁沉沒。
但覺慧與家族的決裂與現代化的沖擊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巴金寫作《家》的時期正是中國經歷三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所以出現覺慧這樣新潮人士自然也沒有什么好奇怪的。在當代美國乃至所有經歷現代化的國家,家族乃至家庭都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獨立意識的加強讓獨身、丁克、同居而不結婚的現象蔚然成風,傳統(tǒng)家庭模式正在風雨飄搖中分崩離析。
河西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