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三黃石膏湯
|
處方來源 | 《外臺》卷一引《深師方》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傷寒病己8-9日,邪攻內而表未解,三焦熱,其脈滑數,昏憒,身體壯熱,沉重拘攣,或時呼呻,體猶沉重拘攣;傷寒發(fā)汗或下或誤吐后,譫語不休,晝夜喘息,鼻中屢衄而疾勢不解,身目如發(fā)黃,狂躁欲走。
|
制備方法 | 上切。
|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次服,日并服出汗。初服1劑小汗,其后更合1劑,分2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攣煩憒即愈。得數行利,心開令語,毒折也。
|
用藥禁忌 | 忌豬肉、冷水。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1.《外臺》引《深師方》:今直用解毒湯,則攣急不愈;直用汗藥,則毒因加劇。而方無表里療者,意思以三黃湯以救其內,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湯。 2.《醫(yī)方集解》:此足太陽、手少陽藥也。表里之邪俱盛,欲治內則表不除,欲發(fā)表則里又急,故以黃芩瀉上焦之火,黃連瀉中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之火,而以麻黃、淡豉發(fā)散表邪,石膏瀉胃火,能解肌,亦表里分消之藥也。 |
備注 | 三黃石膏湯(《傷寒總病論》卷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