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名 | Kaur-16-en-15-one,7,20-epoxy-1,6,7,14-tertrahydroxy-, (1α,6β,7α,14R)-
|
藥物名稱 | Rubescensin
|
異名(中) | 冬凌草甲素
|
異名(英) | Rubescensine A,Isodonoi,Oridonin。
|
分子量 | 364.42
|
理化性質(zhì) | 無色棱柱狀結(jié)晶(甲醇),熔點248~250°,[α]17/D-46°(C=1.0,吡啶),味苦。UV λEtOHmax nm(logε):238(3.94)。IR λKBrmax cm\-1:3450~3200(OH),1705(C=O),1650(>C=CH2),1095,1080,1069。NMR(CD3COCD3)δ:1.069和1.095(各3H,單峰,C4-(CH3)2),3.489(1H,三重峰,J=4,C1-H),3.66(1H,四重峰,J=7,10,C6-H),3.992和4.243(各1H,四重峰,AB型,J=10,C20-H2),4.917(1H,單峰,OH),5.217(1H,單峰,C14-H1),5.523和6.221(各1H,單峰,C17-H2),5.967,6.019和6.084(各1H,單峰,3×OH)。
|
構(gòu)效關(guān)系 | |
藥化作用 | 1.抗腫瘤作用 冬凌草素體外對人體食管鱗癌細胞 CaEs-17 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3μg/ml 濃度細胞生長抑制率為75%。 冬凌草素對人胃腺癌Mgc80-3細胞有殺滅作用。該藥對指數(shù)生長期細胞作用的劑量-存活率曲線屬閾值指數(shù)型。生長期細胞對藥物耐受,在所用劑量范圍內(nèi)未測及明確的指數(shù)殺滅作用。同步增殖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缺乏明顯的差異。 對人體肝癌細胞株BEL-7401及人體食管癌109細胞均有較強的殺傷作用,對BEL-7401細胞株的50%抑制濃度(IC50)為4mg/ml。冬凌草素不僅可使BEL-7401細胞生長密度減低,細胞出現(xiàn)空泡,細胞變得細長,分裂指數(shù)降低,核內(nèi)染色質(zhì)凝成小塊并嵌核固縮或裂解,而且可抑制細胞的再繁殖能力;低濃度時,冬凌草素對3H-胸腺嘧啶等(3H-TR)摻入DNA的影響不明顯,高濃度時(8μg/ml)可明顯抑3H-TdR摻入BEL-7401細胞的DNA中,說明高濃度時,冬凌草素可抑制DNA的合成。 冬凌草素對部分純化的DNA聚合酶a催化的體外白細胞素DNA合成有明顯抑制作用。冬凌草素與酶液預(yù)保溫,其抑制作用增強,而與DNA或脫氧核苷三磷酸預(yù)保溫,抑制作用未增強,揭示冬凌草素可能對DNA聚合酶a有抑制作用。 觀察冬凌草素對小鼠腫瘤細胞核苷酸代謝的影響表明:給藥后胸腺嘧啶核苷滲入腫瘤細胞的酸不溶部分(DNA)減少。而酸溶部分游離的胸腺嘧啶核苷酸增多,其中以胸腺嘧啶核苷酸增加最明顯。提示冬凌草素可能阻斷了脫氧核苷酸底物聚合形成DNA的過程,而不影響胸腺嘧啶核苷的磷酸化。 采用標記前體物摻入法和放射自顯影術(shù)觀察冬凌草素與博萊霉素A5合用對小鼠體內(nèi)P388白血病、艾氏腹水癌細胞大分子合成的影響,發(fā)現(xiàn)兩藥合用明顯抑制DNA合成,不影響RNA和蛋白質(zhì)合成,對腫瘤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強于對骨髓細胞。 冬凌草素腹腔注射10mg/kg,對艾氏腹水癌、肝癌及肉瘤S180 腹水型等均有明顯抗腫瘤作用,使動物平均存活期100%以上,其中部分動物可長期存活;同劑量的冬凌草素對艾氏腹水癌、肉瘤、肉瘤S180及網(wǎng)織細胞肉瘤實體型亦有明顯抗腫瘤作用,對上述腫瘤的瘤重抑制率在40%~50%之間(P<0.01),但冬凌草素對小鼠淋巴肉瘤1號腹水型(L1)、白血病L615等均無效。 放射自顯影法研究結(jié)果表明,冬凌草素10mg/kg腹腔注射可明顯抑制3H-胸腺嘧啶核等(3H-TdR)之摻入艾氏腹水癌細胞的DNA中,使標記指數(shù)明顯下降:以3H-TdR進行脈沖標記后,用秋水仙堿阻斷,再給冬凌草素10mg/kg,觀察標記分裂指數(shù)(LMI)的變化發(fā)現(xiàn):冬凌草素可明顯減少標記分裂指數(shù),對分裂指數(shù)則無明顯影響。以上實驗說明,冬凌劃素一方面可抑制腫瘤細胞的DNA合成,又可抑制S期細胞進入M期,但以M 期細胞無明顯影響。 用流式細胞光度術(shù)(FCM)測定冬凌草素和博萊霉素A5聯(lián)合應(yīng)用對艾氏腹水癌細胞增殖周期的影響發(fā)現(xiàn):冬凌草素可阻滯細胞M→g或M→g1和g2→M 進程,導至g2→M%的增加,博萊霉素A5阻斷g2→M 的進行,使g2%增加,合用后g2+M%的構(gòu)成比隨時間延長而大于單用組,這些現(xiàn)象有利于博萊霉素A5等對M、g2敏感時相的細胞殺傷。 用拒染法測定DBA小鼠ip1×106個L1210 細胞,0~7d呈指數(shù)生長,后趨于“坪期”。Ip冬凌草素15mg/kg,對d5和d8瘤細胞的殺傷率分別為73%和39%。用自體放射造影術(shù)研究d6細胞周期參數(shù)分別為:Tc=14.6±2.0h,T=9.2±0.8h,Tm=0.40±0.07h,Tg1=3.2±0.5h,Tg2=1.8±0.6h,冬凌草素對Tg2、TM、Ts及Tc均有不同程度的延緩。 采用艾氏腹水癌(ECA)、肉瘤180(S180)及白血病L1210三種瘤株研究冬凌草素對M 期細胞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三種瘤株中,冬凌草素均有使有絲分裂指數(shù)(MI)先降低后升高的作用。在S180中,先用秋水仙堿6h,再給冬凌草素,證明該藥對M期細胞呈現(xiàn)曲型的“秋水仙堿樣改變”。實驗結(jié)果還表明。在冬凌草素作用下,細胞g2期時間被延長,g2期細胞進入M期受阻、因此,選用對g2、M期細胞敏感的藥物與冬凌草素合用,有可能引起增效作用。 冬凌草素和順氯氨鉑合用對S180、ECA和P388小鼠淋巴細胞白血病有協(xié)同作用。 用冬凌草素、博萊霉素A5和消瘤芥不同組合對移植瘤小鼠的生命延長率體內(nèi)肉瘤180細胞增殖抑制作用和體外艾氏腹水癌細胞的殺傷作用,證明以三藥組合及前兩藥組合方案的抗腫瘤作用最佳。 采用體外集落培養(yǎng)技術(shù)測定劑量一存活率曲線,比較七種常見腫瘤的人癌細胞系對冬凌草素的敏感性,結(jié)果表明:不同細胞系對冬凌草素的敏感性差別較大。從存活曲線看,除肺鱗癌LTEP-78有所用劑量范圍內(nèi)僅顯示寬大的戶段外,其它細胞的存活曲線均為閾值指數(shù)型。對曲線參數(shù)的分析表明,食管癌CaEs-17和胃腺癌MgC-30-3對冬凌草素最敏感。肺腺癌SPC-A-1和肺鱗癌LTEP-78最耐受。并證明敏感性大小順序與其起源的腫瘤病理類型無關(guān)。 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以小鼠溶血素測定法檢查小鼠的體液免疫功能,冬凌草素于抗腫瘤有效劑量時(10mg/kg)腹腔注射,可輕度抑制雄性小鼠的溶血素形成(最大溶血稀釋度由對照組的1:256下降到1:64~1:128),對雌性小鼠的溶血素形成無影響。 3.抗菌作用 冬凌草素對19種細菌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效果較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制濃度為31μg/ml,對9種革蘭氏陰性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62.5~500μg/ml。 4.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影響 冬凌草素 3.0mg/kg、10.0mg/kg iv 能使麻醉家兔心臟的左心室收縮壓(LVSP)、左心室內(nèi)壓開始上升至上升速率峰值(±dp/dtmax),心肌收縮成分縮短速率峰值(VPm)、壓力變化速率環(huán)(p-dp/dt)、環(huán)體面積等均縮小,左心室內(nèi)壓開始上升至上升速率峰值的時間(t-dp/dtmax 延長,HR減慢,即負性肌力、負性頻率作用。此外冬凌草素還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其特點上主動脈舒張壓(DBP)下降幅度大于主動脈收縮壓(SBP),故冬凌草素可能具有抗擴張血管作用。 5.殺蟲作用 本品對鱗翅目幼蟲有抑制其生長的作用。 6.體內(nèi)過程 3H-冬凌草素給小鼠灌服后可自胃腸道吸收,5min后即可在血中測出放射性,灌服后半小時血中放射性右達高峰,1h后下降,2h后又略回升,此后放射性強度緩慢下降,8h后持續(xù)在低水平。給荷瘤小鼠腹腔注射3H-冬凌草素后1、4及24h用液體閃爍計分別測定各組織放射性分別發(fā)現(xiàn),用藥后1h,放射性強度以膽囊、腸、肝、腎組織中最高;胰、胃、脾、肺、胸腺及食道組織中次之肌肉、骨、腫瘤、心及腦組織中放射性分布最小;用藥后4h,肺及食道中放射性略有上升;胰腺及腫瘤組織中放射性下降緩慢,其它諸組織中放射性強度則下降幅度較大;24h后,肝、胰、胃及食道中仍有較高的放射性,其它組織中則很低。腹腔注射3H-冬凌草素,主要由尿及大便中排泄,24h內(nèi)由尿及糞便分別排出總放射量的28.2%及25.1%,其中大部分于給藥后8小時內(nèi)排出。灌服3H-冬凌草素后,主要由糞便排出,24h內(nèi)排出16.5%,自尿外排僅4.6%。 以不標記的冬凌草素給小鼠靜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血中冬凌草素的含量。靜注冬凌草素15mg/kg 后1min,血中濃度可達75mg/ml,此后血中濃度下降,呈雙相性。其分布半衰期(t1/2 a)為172min,消除半衰期(t1/2/B)為14.9h。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α=0.04032/min,β=0.000775/min;K12=0.0139/min,K21=0.026/min,總分布積(Vd)=291.3ml/kg。由此可見,冬凌草素靜注后很快分布到各組織中,自組織中消除較慢。 |
毒性 | 小鼠腹腔注射LD50 為55.8±5.7mg/kg。
|
臨床 | 用于治療肝癌和其它惡性腫瘤。1)抗腫瘤作用.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3)抗菌作用.4)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影響.5)殺蟲作用.
|
不良反應(yīng) | 冬凌草素緩慢靜脈滴注時無明顯毒、副反應(yīng),但若用量過大(每次100mg以上),或輸入速度太快,半數(shù)以上病人有口唇麻木、牙痛、流淚、頭暈、心煩等反應(yīng);少數(shù)病人有惡心、腹脹等消化道反應(yīng),減慢輸入速度或停止輸入后15~30min即可自行消失。用非那根、苯海拉明等可防治之。連續(xù)滴入后可引起靜脈炎。未發(fā)現(xiàn)有肝、腎、心功能損害及骨髓抑制現(xiàn)象。
|
成分分類 | |
用途分類 | 抗菌,抗腫瘤,殺蟲劑,擴張血管,降壓
|
來源 | 唇形科植物毛葉香茶菜(延命草) Isodon(=Rabdosia)japonicus Hara(日本名Orido)葉
冬凌草 Rabdosia rubescens(Hemsl.) Hara 葉
大葉香茶菜 R.Macrophylla C.Y.Wu et H.W.Li.
毛果香茶菜 Isodon trichocarpus Kudo 葉
毛果香茶菜 I.lassiocarpus(Hayata) Kudo 葉、莖。
|
化學號 | 28957-04-2
|
參考文獻 | 1.《植物藥有效成分手冊》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
2.《中藥有效成分藥理與應(yīng)用》
|
分子式 | C20H28O6
|
熔點 | |
旋光度 | |
沸點 | |
來源拉丁學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