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紅毛藤、假地榕、鋪地走馬、紅鋪地毯 |
漢語拼音 | hong yun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紫金?浦参镄娜~紫金牛的全株。 |
動植物形態(tài) | 亞灌木,高4-15m,具匍匐莖;莖幼時密被銹色長柔毛。葉互生;稀近輪生;葉柄長0.5-2.5cm,被銹色疏柔毛;葉片堅紙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6cm,寬2.5-4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的粗鋸齒及緣毛,兩面均被疏柔毛,尤以中脈為多;側(cè)脈約6對,尾端直達齒尖。亞傘形花序,近頂生,被銹色長柔毛,有花3-6朵,每植株有花序1-2個;花梗長3-6mm;萼片披針形,具緣毛,無腺點;花瓣淡紫色或紅色,卵形,長約4mm;雄蕊較花瓣略短,花藥卵形,先端急尖,基部箭形;雌蕊與花瓣幾等長。果球形,直徑約6mm,暗紅色,花期5-6月,果期12月到翌年1月,稀達3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30-860m的林下陰濕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秋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莖細圓柱形,表面有鐵銹色長柔毛。葉卷曲或脫落,完整葉片橢圓形,長至6cm,寬約4cm,先端尖,基部心形,上下兩面均被毛茸,中脈處為多,葉緣有不規(guī)則稀鋸齒。緣毛較密:葉柄被毛。紙質(zhì)。氣弱,味苦、澀。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有時可見木栓細胞。皮層寬廣,外側(cè)有厚角細胞,分泌腔散在;內(nèi)皮層細胞凱氏帶明顯。韌皮部狹窄,束中形成層可見。木質(zhì)部不發(fā)達,髓部明顯。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另含草酸鈣方晶,直徑7-16μm。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偶見小腺毛。腺毛頭部多細胞,柄部單細胞或頭部單細胞,柄部多細胞。柵欄細胞1列,海綿組織細胞排列疏松;散有分泌腔。中脈向上凸出,上、下表皮內(nèi)側(cè)均有厚角組織,維管束多束,排列成半圓形,維管束鞘環(huán)狀排列。葉肉細胞含草酸鈣方晶,直徑5-12μm。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涼血止血藥;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吐血;便血;咯血;瘡癤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Ardisiae Maclure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rdisia maclurei Merr. |
科屬分類 | 紫金牛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