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ya po ch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茜草科植物廣花耳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廣花耳草,藤狀灌木。莖通常光滑無毛。葉對生;葉柄長2-5mm;托葉基部合生,頂部有剛毛3-5條;葉片紙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7cm,寬1.2-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兩面無毛或上面中脈下部和下面葉脈有疏毛,側(cè)脈2-4對。聚傘花序成傘房花序狀,頂生;總花梗長2-3.5cm;苞片和小苞片披針形;花梗長1-3mm;萼筒半球形或陀螺形,長約1mm,先端4裂,裂片披針形,與萼筒等長,開花時(shí)外反;花冠白色,筒形,花冠筒長約1mm,先端4裂,裂片先端內(nèi)彎;雄蕊生于花冠筒內(nèi),花藥伸出;花柱長1.5mm,稍伸出,柱頭2裂。蒴果球形而微扁,直徑1-1.2mm,被疏毛,頂部極隆起,具宿存萼裂片,2裂。種子多數(shù),有棱,種皮干時(shí)黑褐色。花期夏、秋季。 |
資源分布 | 生分布于海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林緣或疏林下及陽光充足、土壤干燥的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勝濕;強(qiáng)筋骨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勝濕藥;強(qiáng)筋骨藥 |
主治 | 風(fēng)寒濕痹;腰腿酸痛;筋骨痿弱;跌打傷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Hedyotis ampliflora Hance [Olden-landia ampliflora (Hance) Kuntze] |
科屬分類 | 茜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