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金雞尾、年年松、大克蕨、山花蕨
|
漢語拼音 |
shu bi y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蹄蓋蕨科植物雙蓋蕨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植株高30-60cm。根莖長而橫生,粗壯,頂端和葉柄基部密被黑色、披針形鱗片,邊緣有小齒。葉近生;葉柄長15-30cm,禾稈色,堅硬;葉片厚紙質(zhì),無毛,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0-40cm,寬15-20cm,一回羽狀;側(cè)生羽片2-5對,互生,斜向上,有短柄,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16cm,寬2.5-5cm,頂端漸尖略呈尾狀,基部闊楔形,全緣或向頂部具疏鋸齒,頂生羽片和側(cè)生羽片同形;中脈明顯,上面有淺縱溝,下面圓而隆起,側(cè)脈羽狀分叉,略斜向上,每組有小脈3-5條,直達葉邊。孢子囊群線形,通常雙生于小脈的上下兩側(cè),每組側(cè)脈上有1-2條,近中脈伸出,幾達葉邊;囊群蓋同形,膜質(zhì)。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50-1400m的山地林下溪邊或濕石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含有羅漢松甾酮(makisterone)A、B和D。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利濕藥;涼血解毒藥
|
主治 |
濕熱黃疸;蛇咬傷;外傷出血;痛經(jīng)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曬干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本品葉主脈突出,側(cè)脈整齊排列似梳篦,故名。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本品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以金雞尾為名,云:“生建昌山中,一名年年松。叢生,斑莖;葉如箬葉排生,中有金黃粗紋一道,面綠,背淡微白;露根似貫眾、狗脊。土人以解水毒,用同貫眾。”所述及附圖特征均與本品相符。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Diplazium donianum(Mett.)Tard-Blot.[Asplenium donianum Mett.]
|
科屬分類 |
蹄蓋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