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遼寧中醫(yī)雜志1991,(9):2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漢防己15-30g,生黃芪30g,生地15-30g,淮山藥12g,山萸肉9g,澤瀉9-15g,土茯苓30g,丹皮12g,丹參15-30g,衛(wèi)矛15g |
加減 | 腎氣不足、下焦陽虛、形寒肢冷加熟附子9-15g,肉桂3g;脾腎陽虛、水腫甚加炒白術(shù)12g,車前子15-30g,川牛膝、天仙藤各15g;陰盛火旺、面部升火、小溲澀痛加知母、黃柏各12g;肝陽偏亢、頭暈痛劇加生石決、珍珠母各30g;濕熱內(nèi)蘊、濁氣上逆、嘔吐甚加蘇葉9g,川連3g,青麟丸6g分吞;虛風(fēng)內(nèi)動、手足抽掣加抗白芍、炙龜板各15g,生牡蠣30g。 |
功效 | |
主治 | 腎性高血壓。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服藥30日為1個療程,連服l-3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腎性高血壓48例,分為腎衰組、腎炎組。腎衰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齡在30歲以下2例,31-50歲16例,50歲以上16例。腎炎組14例,男6例,女8例;年齡30歲以下1例,31-50歲8例,50歲以上5例。兩組年齡最小分別為25和22歲,最大分別為65和62歲。原發(fā)病均系慢性腎小球腎炎。48例患者均伴有高血壓,根據(jù)1979年鄭州全國心血管病會議有關(guān)高血壓的診斷標(biāo)準(zhǔn),以舒張壓水平分型,腎衰組中臨界有4例,輕型13例,中型12例,重型5例;腎炎組輕型8例,中型3例,重型3例。療效根據(jù)1979年全國心血管病鄭州會議制定的標(biāo)準(zhǔn)評定。結(jié)果:腎衰組,顯效19例,占55.9%;有效14例,占41.2%;無效1例,占2.9%;總有效率為97.1%。腎炎組顯效12例,占85.7%;有效1例,占7.l%;無效1例,占7.1%;總有效率為92.9%。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