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Tou hua xian mao
|
傣藥名 | 帕借依哦
|
別名 | |
中藥材基原 | 為仙茅科植物大葉仙茅的根莖。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大葉仙茅 Curculigo capitulata(Lour.)O.Kuntze.又名:松蘭、巖棕《中藥大辭典》。
多年生草本。根莖塊狀,粗厚,肉質,頂端在葉叢下生出多數(shù)白色須根。葉基生,柄長30~60cm,有槽,近對折;葉片長方披針形,長30~90cm,寬7~15cm,主脈在下面極凸出而使葉片呈折疊狀,全緣,無毛或背脈被毛?偦ü6逃谌~,長10~30cm,被褐色長毛,頂端下彎;苞片披針形,被長毛;頭狀花序或穗狀花序曲垂,卵形或球形,直徑2.5~5cm;花具小梗;花被6片,卵形,長6~8mm,被毛;雄蕊6,花絲短,花藥貼合;子房棒狀,花柱細長,柱頭圓,微3裂。蒴果棒狀,長3~6mm,內有種子多數(shù)。種子極小,近球形;ㄆ谙募。
生于海拔700~2500m的密林中。分布于我國南部和西南部各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洗凈切斷曬干備用,鮮品隨用隨采。
|
藥材鑒別 | |
化學成分 | 根莖含大葉仙茅苷(curcapitoside)[1],尼亞希木脂素苷(nyasicoside),(+)-(1RL,2S)-1一O一丁基尼亞希木脂素苷[(+)-(lR,2S)-l-O-butyl nyasicoside],(一)-(lS,2S)-1-O一丁基尼亞希木脂素苷[(一)-(lS,2S)-l-O-butvl nyasicoside],1-O-甲基尼亞希木脂素苷(l-O-methyl nyasicoside)及3”一去羥基尼亞希木脂素苷(3”-dehidroxy nvaslcoslde)[2]。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澀、微苦,性涼。入水、土塔。
|
功效 | 補氣縮尿,涼血止血,消腫止痛。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一30g。外用:適量,研粉或磨汁調涂。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Chang S S,et al.C A,1996,125:137784c
[2]Chang W L,et a1.J Nat Prod,1997,60(2):76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