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Bei zi jin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東日色勒瓦,楚杜木-敖格嘎爾,西伯林-薩巴拉嘎那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罌粟科植物北紫堇的全草。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北紫堇Corydalissibirica(1.f.)Pers.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纖細,直立或斜升,高10~30cm,有分枝,具縱棱。葉灰綠色,具細長的葉柄,葉片輪廓卵形,長2~4cm,寬1.5~3.5cm,二回三出現(xiàn)狀全裂,一回全裂片具葉柄,輪廊卵形或?qū)捖研,二回全裂片輪廓常倒卵形,常三出深裂,最終小裂片倒披針形或矩圓形,長3~8mm,寬1~3mm?偁罨ㄐ蚨炭s,有少數(shù)花;苞片披針形或條形,與花梗等長或稍長;花瓣黃色,外輪上面1片連距長約6mm,背面有龍骨狀突起,邊緣細波狀,距圓筒形,長約3mm,直徑約1.5mm,末端鈍圓,下面1片近楔形,長約3mm,先端具短尖,內(nèi)輪2花瓣頂端靠合,長約3mm,瓣片近矩圓形,具長爪。蒴果倒披針形或矩圓形,長6~10mm,寬2~4mm,扁平,頂端圓形,具長約1.5mm的宿存花柱,基部楔形;果梗長3~4mm,下垂。種子腎狀扁球形,亮黑色,平滑,直徑約1.5mm;、果期6~8月。
生于林下、溝谷溪邊。分布于東北、內(nèi)蒙古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收,陰干。
|
藥材鑒別 |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性涼。
|
功效 | 清熱,平協(xié)日,愈傷,消腫。
|
主治 | 主治隱伏熱,協(xié)日熱,血熱,瘟疫,燒傷等癥。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 |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