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yǔ)拼音 | Jin yao zi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雅吉瑪,齊孫一達(dá)日雅干,呼和-嘎布日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虎耳草科植物裸莖金腰的全草。
|
動(dòng)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裸莖金腰 Chrysosplenlum nudicaule Bunge
多年生草本,高5~10cm。根細(xì)瘦,長(zhǎng)2~3cm,黃色或黃褐色;根莖短,黃色,節(jié)間長(zhǎng)約1cm,節(jié)上褐被色膜質(zhì)鱗片。莖疏生褐色柔毛或乳頭突起,通常無葉;~具長(zhǎng)柄;葉4~6片,肥厚,近肉質(zhì),深綠色,腎形,長(zhǎng)1.2~2.5cm,寬1.3~2.6cm,先端鈍圓,中央有一腺點(diǎn),裂齒間凹窩處被鐵銹色或棕褐色短柔毛;ㄝ銖娜~從中抽出,直立。聚傘花序密集呈半球形,頂生;苞片3~4枚,匙形或橢圓形,長(zhǎng)7~10mm,寬3~5mm,先端鈍圓,中央有一腺點(diǎn),基部換形或廣楔形,邊緣有3~5淺裂,裂齒間凹窩處有鐵銹色或棕褐色短柔毛;小花梗長(zhǎng)約lmm,被柔毛;花黃綠色,多數(shù);萼綠色,漏斗狀,直徑5~6mm,4裂,裂齒近圓形,齒間凹窩背面被鐵銹色微柔毛;花瓣缺;雄蕊8,著生于萼簡(jiǎn)喉部,花絲黃色,扁壓,基部漸漸擴(kuò)大,花藥橙黃色;雌蕊1,子房綠色,半下位,中下部與花萼聯(lián)合,上部2裂,柱頭褐色。蒴果頂裂,2果瓣近等大,具極短的喙。種子多數(shù),橢圓形,黑褐色;ㄆ7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3900~5000m的林下、高山草甸石隙。分布于甘肅、青海、新疆、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夏季花期采收,曬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根莖短,節(jié)上有殘存的黑褐色葉柄,下面有多數(shù)細(xì)根,棕黃色至黃褐色,長(zhǎng)1.2~2.6cm,基部深心形,邊緣具11~15淺裂,裂齒牙齒狀,先端圓鈍,有一腺點(diǎn),齒間彎缺處具褐色柔毛或乳頭狀突起;葉柄長(zhǎng)2~3cm,下部疏生褐色柔毛。聚傘花序密集呈半球形,苞片闊卵形至扇形;花小,多數(shù),黃綠色,萼片扁圓形;無花瓣。氣微,味微澀。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性寒。效稀、糙、動(dòng)、輕。
|
功效 | 除協(xié)日,清熱,鎮(zhèn)刺痛。
|
主治 | 主治熱性協(xié)日病,肝熱,目膚黃染,血協(xié)日性頭痛,亞瑪性頭痛。
《認(rèn)藥白晶鑒》:“清瀉諸協(xié)日病!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xiàn) |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