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哈合
|
漢語拼音 | HUASHI
|
拉丁名 | Talcum.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本品為硅酸鹽類滑石族礦物滑石
|
動植物形態(tài) |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產(chǎn)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等地。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為富鎂的超基性巖水熱變質(zhì)作用的產(chǎn)物,常與菱鎂礦、赤鐵礦等共生,白云巖熱液作用亦可形成滑石。另外,在區(qū)域變質(zhì)作用中,一些富鎂的巖石也可產(chǎn)生滑石。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挖采后,除去泥砂及雜石,洗凈,砸成碎塊或研成細粉生用,或于水中泡后,取出搗碎,用水飛過濾,曬干藥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屬單斜晶系。偶見單晶體呈假六方或菱片狀,通常呈致密塊狀、片狀或鱗片狀集合體,無色或白色,因含雜質(zhì)而呈淺綠、淺黃、淺棕甚至淺紅色。條痕白色。玻璃光澤。硬度1。密度2.58~2.83。富有滑膩感。解理薄片具撓性。耐熱耐酸較高,不導電。無吸濕性,置水中不崩解。無臭無味。
|
中藥化學成分 | 本品主含硅酸鎂〔Mg(3)(Si(4)O(10))(OH)(2)〕或3MgO·4SiO(2)·H(2)O,其組成為氧化鎂31.7%、二氧化硅63.5%、水48%,通常一部分MgO被FeO所替換,此外尚含有氧化鋁等雜質(zhì)。
|
理化性質(zhì) | 理化鑒別:(1)不溶于水、稀鹽酸及堿。
(2)取本品約0.2g,研碎,加無水碳酸鈉0.9g與無水碳酸鉀1.3g,研勻后,置鉑或鎳坩堝中熾灼,至完全熔融,放冷,熔融物用熱水約50ml,移至燒杯中,加鹽酸適量至泡沸停止,再多加鹽酸10ml,置水浴上蒸干,放冷,加水20ml,煮沸,濾過。濾液中加氯化銨約2g與氨試液5ml,必要時濾過,濾液中加磷酸氫二鈉試液,即發(fā)生白色結晶性沉淀。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丸劑,散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淡,性寒;無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舒脈通絡,利尿。可將各種疾病從小便中排出。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配方用。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方一:斑蝥、硇砂、螃蟹、銀朱、紅花、滑石、硼砂。共研極細末,以白酒為丸,如濕豌豆大,內(nèi)服可將疾病從小便中排出。 方二:滑石、帕旺朗布、“達亞干”、紅塊糖等。共研為散內(nèi)服,可消黃水階段的創(chuàng)傷水腫。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據(jù)《晶珠本草》記述:滑石之名有卡扎條、哈西厘、庫嘎爾、嘎高智嘎、托勒高爾等。其功效能瀉脈利尿。讓鈞多吉說:“滑石舒脈通絡!北酒啡畿浭,白色,透明。磨粉含在口中,像要溶化,擦在手上揉搽,滑膩有光澤。顏色有白、紅、黃、黑各色不一,功效大體相同。
|
藥物應用鑒別 | (1)在質(zhì)量檢查中,單味滑石有鑒別試驗,而成藥處方中一般則為鏡檢,可用理化鑒別試驗,其結論不能以鋁鹽的檢出作為區(qū)分軟、硬滑石,而應該在沒料前按其藥材來源分別鑒定,當配成中成藥后就難再予區(qū)分。
(2)滑石粉除供制片及其配方應用外,也常用力撒布劑(如撲粉、爽勻粉、腳氣粉),本品因滑膩,易粘附皮膚上,假如逐漸侵入人體組織內(nèi),就可引起異物肉芽腫。特別在比較深或較大的創(chuàng)面,如直接撒布滑石粉,可引起病變,因此在手術中使用的橡皮手套,不要撒布過多滑石粉。
|
網(wǎng) 名: | (必填項) |
評論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