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哲合加母
|
漢語拼音 | YANBAOCHUN
|
拉丁名 | Primula dryadifolia Franch.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報春花科植物巖報春的干燥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根狀莖細長,匍匐,發(fā)出多數(shù)帶葉的短枝,形成墊狀密葉。葉常綠,帶革質,闊卵形或闊橢圓形以至近圓形,長5~20mm,寬3~13mm,先端圓形或鈍,基部截形,有時淺心形或闊楔形,邊緣內卷,具小圓齒,下面密被白粉或黃粉;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較葉片長1倍,具寬翅,基部鞘狀;ㄝ愀1~10cm,被柔毛和薄粉;花1~5朵主花葶端;苞片卵圓形至橢圓形,長5~12mm,寬3~7mm,先端鈍,花梗不明顯或長達2mm,果時長達3mm,花萼闊鐘形,長約7mm,分裂達中部,裂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圓形或鈍;花冠深紅色,喉部具環(huán),筒部等長于或稍長于花萼,冠檐直徑1.5~2cm,裂片倒心形,頂端2裂,小裂片全緣或具2~3齒,短花柱花:雄蕊位于冠筒上部,接近環(huán)狀附屬物;花柱長僅為冠筒的1/3;長花柱花:雄蕊略低于冠筒中部,花柱長超過冠筒的中部。蒴果球形,與花萼等長。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緬甸北部亦有。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5000~5200m的山頂石礫、高山草甸。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花期7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7~8月采集全草,除凈雜質,晾干,備用。
|
藥用部位 | 以干燥全草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根狀莖細長,葉片綠色,多卷縮破碎,完整者展開呈闊卵形至近圓形,先端圓鈍,基部近截形,下面密被黃白色粉;葉柄具寬翅,基部鞘狀;花葶折斷,中空,被有柔毛和薄粉;花皺縮,紫紅色,花冠漏斗狀,無臭,味苦。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湯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性涼。
《藏藥配方新編》:味甘,性涼。
《新編藏醫(yī)學》:味甘,性涼。
《藏醫(yī)百科全書》:味甘,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愈瘡瘍。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治肉瘤。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6~9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止傷湯:雙花千里光175g,獨一味150g,石韋150g,草木樨100g,巖報春150g,迭裂黃堇150g,熊膽5g。以上七味,粉碎成粗粉,混勻,即得。一次服量5g,一日3次。煎服或敷患處。用于一切新舊創(chuàng)傷。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記載:哲合加母愈瘡,又名哲合都木,葉厚,油潤,綠色,圓形,花白色或紅色!缎螒B(tài)比喻》記載:哲合加母生長在石巖上,葉厚,油潤,圓形,藍色,葉面有露狀分泌物,花有紅、白兩種,任何大小瘡瘍,巖合加母沒有治不好的!端{琉璃》記載:哲合加母葉厚,油潤,綠色,圓形,花紅色。 哲合加母藏醫(yī)臨床少用。據(jù)《晶珠本草》描述,葉圓花白或紅色,與本品特征相近。但其漢譯本譯作圓葉報春,學名末定。西藏用白粉葉報春Primula Iittledalei Balf.f.et watt;云南用巴塘報春Primula bathangensib Petitm. !恫貪h大辭典》譯作報春花,過于籠統(tǒng),范圍太寬,因報春花屬植物中國約有300種,青藏高原約200種,僅“報春花”難定指何種,故應根據(jù)具體形態(tài)和用藥習慣加以區(qū)分 。 |
藥物應用鑒別 |
網(wǎng) 名: | (必填項) |
評論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