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枕先露的分娩機制
一、分娩機制的定義
分娩機制是指胎兒先露部為適應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態(tài),被動的進行一系列的適應性轉動,以其最小徑線通過產道的過程。整個過程被分解為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復位及外旋轉等動作。正常分娩以枕先露為最多。
二過程
1.銜接
胎頭雙頂徑已進入骨盆人口平面,胎頭顱骨最低點達到坐骨棘水平稱為銜接。胎頭進入骨盆人口時呈半俯屈狀態(tài),以枕額徑進入,由于枕額徑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徑,銜接時胎頭矢狀縫落在骨盆人口的右斜徑上,胎頭枕骨位于骨盆人口的左前方,胎頭銜接意味著沒有頭盆不稱。初產婦多在預產期前1-2周內胎頭銜接,經產婦在分娩開始后銜,甚至破膜時才入盆。若初產婦已臨產而胎頭仍未銜接,應警惕有頭盆不稱。
2.下降
胎頭沿骨盆軸前進的動作稱下降。下降貫穿在分娩全程中,與其他動作相伴隨,臨床上以觀察胎頭下降的程度作為判斷產程進展的重要標志之一。促使胎頭下降的因素有:
① 宮縮時通過羊水傳導壓力,經胎軸傳至胎頭;
② 宮縮時宮底直接壓迫胎臀;
③ 胎體伸直伸長
④ 腹肌收縮使腹壓增加。
3.俯屈
胎頭以枕額徑下降至骨盆底時,處于半俯屈狀態(tài)的胎頭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桿作用進一步俯屈m.f1411.cn,使下頦接近胸部,使胎頭銜接時的枕額徑變?yōu)樽钚〉恼硐虑柏稄,以適應產道的最小徑線,有利于胎頭進一步下降。胎頭在下降過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發(fā)生俯屈、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等作用。
4.內旋轉
胎頭圍繞骨盆縱軸而旋轉,使其矢狀縫與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徑相一致的動作稱為內旋轉,內旋轉使胎頭適應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徑大于橫徑的特點,有利于胎頭下降。枕先露時,胎頭枕部位置最低,枕左前位的胎頭向母體前方旋轉45о為內旋轉,后囟轉至恥骨弓下方。胎頭在第一產程末完成內旋轉動作。
5.仰伸
當胎頭完成內旋轉后繼續(xù)下降達陰道外口時,宮縮和腹壓繼續(xù)迫使胎頭下降,而肛提肌收縮力又將胎頭向前推進,兩者的共同作用使胎頭沿骨盆軸下段向下向前的方向轉向上,胎頭枕骨下部達恥骨聯合下緣時,以恥骨弓為支點使胎頭逐漸仰伸,胎頭的頂、額、鼻、口、頦相繼娩出。胎頭仰伸時,胎兒雙肩徑沿左斜徑進入骨盆人口。
6.復位及外旋轉
胎兒娩出時,胎兒雙肩徑沿骨盆人口左斜徑下降,胎頭娩出后,為使胎頭與胎肩恢復正常關系,胎頭枕部向左旋轉45о稱復位,胎肩在盆腔內繼續(xù)下降,前肩(右肩)向前向中線旋轉45о時,胎兒雙肩徑與出口前后徑呈相一致的方向,胎頭枕部需在外繼續(xù)向左旋轉45о以保持胎頭與胎肩的垂直關系,稱為外旋轉。
胎兒完醫(yī)學全在線成外旋轉后,前肩在恥骨弓下方娩出,繼之后肩在會陰部娩出,然后胎體及其下肢隨之娩出。
分娩機制各種動作是連續(xù)進行的,下降動作始終貫穿整個分娩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