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所有權歸屬 D。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答案】 D
【答案解讀】本題考核《“毛中特”》第八章中公有制經濟運行機制改革有關的知識點。
我國的公有制經濟形式有國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公有制的形式。要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要努力尋找能夠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公有制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只要能夠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公有制的實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guī)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公有制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經營方式上可以實行租賃或者承包經營等方式。隨著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改革的深化,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fā)展,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一定會更加多樣化。
不選ABC的理由是:選項A和C,是指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歸誰占有和使用。公有制的生產資料是全體社會成員和部分社會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實現了在生產資料面前的平等。選項B,所有制的經濟形式決定了分配的方式。我國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這決定了實行的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
7.2011年進行的全國縣鄉(xiāng)兩級人大換屆選舉,是2010年3月選舉法修改后首次實行城鄉(xiāng)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 ) A。更好地體現了人人平等、地區(qū)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黨在國家政權中發(fā)揚民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C。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 D。表明我國人大代表的產生與西方議會議員的產生有根本區(qū)別 【答案】 A
【答案解讀】本題考核《“毛中特”》第九章中我國政治制度的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guī)定,我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是5年,自2011年起,全國縣、鄉(xiāng)兩級人大將進行新一輪換屆選舉工作。這次縣、鄉(xiāng)兩級人大換屆選舉,是2010年3月選舉法修改后首次實行城鄉(xiāng)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更好地體現人人平等、地區(qū)平等、民族平等,這是我國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因此,該題的正確選項是A。
不選BCD的理由是:選項B,人民代表大會是有利于黨在國家政權中發(fā)揚民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但是,題目問的是“全國縣鄉(xiāng)兩級人大換屆選舉”的意義。選項C和D,本身沒有錯,但是沒有回答題目的要求,屬于答非所問的形式。
8.鄧小平指出:“解決民族問題,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lián)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我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歷史依據是 ( ) A。各民族聚居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B。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存在和發(fā)展 C。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近代以來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 【答案】 B
【答案解讀】本題考核《“毛中特”》第九章中少數民族內容的知識點。
我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制度是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國家的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這是我黨根據我國的歷史發(fā)展、文化特點、民族關系和民族分布等具體情況作出的制度安排,它的核心是保證少數民族當家作主,是符合我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發(fā)展要求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存在和發(fā)展,是我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歷史依據。中國在歷史上長期就是一個集中統(tǒng)一的國家,各民族之間雖有戰(zhàn)有和,有統(tǒng)有分,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認同自己是中國大家庭中的一員,始終是各民族關系的主流。因此,該題正確的選項是B。
不選ACD的理由是:選項A和C,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區(qū)資源條件和發(fā)展的差異,(民族發(fā)展的差異)是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現實條件。選項D,近代以來在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政治基礎。
9、19世紀40年代以后,資本帝國主義勢力一次又一次地發(fā)動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妄圖瓜分中國、滅亡中國,但是,帝國主義列強并沒有能夠實現他們的這一圖謀,其根本原因是 ( ) 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異 B.中國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 C。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相互制約 D。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饒的反侵略斗爭 【答案】 D
【答案解讀】本題考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一章中帝國主義列強未能實現瓜分中國圖謀的原因。
19世紀40年代以后,資本帝國主義勢力一次又一次地發(fā)動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瓜分中國、滅亡中國,將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帝國主義列強之所以沒有能夠實現瓜分中國的圖謀,原因在于:第一,帝國主義之間矛盾重重,都想獨霸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獨霸中國的矛盾是無法協(xié)調的。第二,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這是最根本的原因。由于是單選題,本題正確的答案只能是D選項。
不選ABC的理由是:選項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異”決定中國和資本帝國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之間存在著差別。選項B,中國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這決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道路只能是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選項 C,“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相互制約”這是帝國主義列強沒有瓜分滅亡中國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10.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論述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這兩個革命階段能夠有機連接的原因是 ( ) A.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B. 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提供了經驗 C. 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會主義因素 D. 中國國情決定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 【答案】 C
【答案解讀】本題考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六章中中國革命如何發(fā)展問題的知識點。
在舊中國,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革命是在社會性質和社會主要矛盾的基礎上爆發(fā)的。要解決中國革命的問題,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然后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又是互相聯(lián)系、緊密銜接的、中間不允許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毛澤東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比喻為上篇和下篇的關系,“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認清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qū)別,同時又認清兩者的聯(lián)系,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能夠有機連接的原因是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會主義因素。
不選ABD的理由是:選項A, 資產階級領導的舊的民主革命是要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但是實踐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根本是走不同的。選項B,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思想。選項D,中國的國情和社會的主要矛盾只能決定中國革命一定是進行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正確的提法是,中國的國情決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