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比較與對照性線索
比較與對照也是一種常見的重要技巧。作者在寫作時經常把兩個或更多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或對照,展現(xiàn)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比較和對照有助于讀者在更寬廣的范圍內理解作者的意圖,提高閱讀效果。注意,比較用來指出事物的相同點,而對照則用來指出事物的不同之處。
例1:He had always envied others who excelled in athletics and he longed to join them in games; but he was too slow.
Q: Even though he had been elected class president, he still longed to be
。跘] a sports hero.[B] the best student.[C] a respected person.[D] a club member.
【分析】答案為[A]。讓我們運用比較技巧試一試:athletics是生詞,但通過上文可知這個詞與game(比賽)有關。再看幾個選項:[B] 最好的學生,[C] 一個受尊敬的人,[D] 一個俱樂部成員,也可能是讀書、藝術、企業(yè)家等其他類型的俱樂部。通過比較,三者與比賽都不具有同現(xiàn)關系。而[A] 一個運動英雄,與比賽聯(lián)系最緊,因而可推知athletics是“體育、運動”的意思。
例2:Our spacious house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our overcrowded apartment.
Q: “spacious” means
。跘] small. [B] different. [C] roomy. [D] high.
【分析】答案為[C]。句中的more than結構表明our spacious house與our overcrowded apartment是對照關系。所以spacious與overcrowded意思相反,指“寬敞的”。四個選項:[A] 小的,[B] 不同的,[C] 寬敞的, [D] 高的,故[C] 正確。
三、語法知識
這里指了解閱讀理解中的主要語法關系,這些語法關系往往是出題人出題的著眼點。這些語法關系常常使用過渡性詞語作為連接手段,它們能以多種方式溝通和建立前后句子間、各段落間意義上的聯(lián)系。這些功能詞或信號詞對考生的思維起著“指示燈”的作用。它們不僅能承上啟下,還能轉折上下文的語氣。這些過渡性詞語標志著句子或段落之間的特定關系,它有一種解碼作用,即根據特定的過渡詞能迅速、準確地獲取所需信息。
常用的過渡性詞語有以下幾類:
(1) 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兩個或兩個以上句子處于并列地位,共同說明一個話題,一種現(xiàn)象。如:also,besides,further,furthermore,even,too,moreover,in addition,in particular,even more important,still,what's more,and等。
(2) 強對比與轉折關系:表示與上文相反,下文提出作者的真實觀點。如:(un)like,similarly,likewise,in the same way,in spite of,despite,on the contrary,by comparison,in contrast,but,however,although,on the other hand,yet,nevertheless,conversely,otherwise,as a matter of fact,no doubt,unhappily,unfortunately,in fact,after all,anyway,even等。醫(yī).學全.在.線網站m.f1411.cn
(3) 因果關系:也是一種解釋關系,結果在前,原因在后,多談論的是一個問題,一層意思。如:because,thus,so,so that,now that,since,as a result,therefore,consequently,for this (that) reason,hence,accordingly,seeing that等。
(4) 列舉關系:such as,i.e.,for example,for instance,in fact,a case in point,take sth. for example,for one,for another等。
(5) 表示結論和概括意義:to conclude,to sum up,in sum,in conclusion,in short,in brief,on the whole,in a word,all in all,generally speaking,it can be seen from等。
四、語篇知識
1. 語篇分析能力
推理題、作者態(tài)度題常依賴于語篇分析,而詞匯、句意的判斷也常視上下文而定,聯(lián)系當時的語境(即上下文)。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語境還包括文化背景知識。如果考生對所選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識很了解,理解起原文來就顯得游刃有余,輕松自如,否則就會很費力,尤其是當考生碰上幾個帶有文化色彩的詞匯、典故,更是頭大。例如《愛情故事》(Love Story) 中男主人公表達不參加他父親生日晚宴的決心時說的一句話:We wouldn't show unless hell froze over.(除非地獄結冰,否則我們不會到場。)“地獄”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是“非常寒冷、陰森的地方”,它應該一直結著冰,但“地獄”在西方人心目中是“非常炎熱的地方”,所以“地獄”永遠不會結冰。也就是說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決心永遠不和他父親和解。因此說,如果不了解這一文化知識,理解上句就會有困難。
2. 語篇組織能力
考研英語大綱閱讀理解部分對考生規(guī)定的八種能力的要求主要是測試考生對于語篇的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推理過程。所以,熟悉文章體裁特點、篇章結構,有利于分清主次,抓住重點。
在閱讀理解測試中,命題人出題是根據考研英語大綱的要求來選擇短文,這就要求考生必須熟悉常用的體裁。在體裁上,大綱中規(guī)定的有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和應用文。但近幾年的實際考卷中絕大多數是議論文(大約占三分之二),其次為說明文(約占三分之一)。
議論文的特點是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和評論,重點放在論點及論證方面,主題往往比較明確,通常文章開頭點明主題,直接表明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其后段落圍繞主題展開,并有影響讀者的思想和行動的傾向。一篇短文如果有若干個論點,考生一定要弄清楚哪個是主論點,哪個是次論點或分論點以及主次論點之間的辯證關系。議論文常用的推理方法有:歸納法(即由個別到一般),先設前提,通過例證歸納出結論;演繹法(即由一般到個別),先提一般性的論斷,再逐步提出支持該論斷的證據,最后推出結論。閱讀議論文的關鍵是要抓住作者的結論和觀點,以及作者對其他觀點的態(tài)度。
說明文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特征、形狀、構成、功能等進行介紹和解說。它不同于議論文,并不企圖影響讀者的思想,而是完全客觀地描述,不帶個人感情色彩。說明文常用的幾種寫作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析因果、分類別、作對比等。閱讀說明文時一定要把握短文的中心,掌握作者是從何種角度、采用何種方法加以說明的,同時還要注意事實和數據。
總之,文章的體裁不同,要求的閱讀技巧也不同。相同的語言水平下,閱讀技巧起著很大的作用。